浅论“水”特质的傣族舞蹈文化.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水”特质的傣族舞蹈文化   [摘要]傣族是我国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傣族人民大多居住在河川、坝区,长期以来,傣族人民依据特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创造了“水”一样的民族舞蹈文化。傣族舞蹈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发掘本民族文化中新的审美成分,紧紧围绕“水”这一物质文化的特性,创造傣族舞蹈文化的物质层次,丰富傣族舞蹈文化的制度层次,提升傣族舞蹈文化的心理层次。进而推动傣族舞蹈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傣族 水 舞蹈文化      傣族是聚居在我国西南边陲的少数民族,大部分居住在沿河、沿江等环境潮湿、植物繁茂的地区。其民族文化特征体现了“水”的意蕴。千百年来。沐浴在民族文化氛围中的傣族舞蹈,依据特殊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创造了风格独特的民族舞蹈文化,彰显了“水”的特质。本文试图以“水”作为傣族舞蹈文化的象征符号,引用学术界“文化三层次说”的分析工具对傣族舞蹈文化进行立体式分析,以期为舞蹈文化的理论研究增添新鲜血液。      一、蕴含着“水”因子的傣族舞蹈文化形成的生态探源      人与文化的起源和创造并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多种原因多层次进化造成的。舞蹈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现象,它和一个民族的历史发展、社会结构、经济生活、居住环境、语言系属、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等环境因素关系密切。在舞蹈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中。它们会成为不同的文化因素保存在舞蹈中。      (一)、自然环境   人类的物质与精神活动与生存的地理环境关系非常密切。植根于生活沃土的民族民间舞蹈,是本民族在特定生活环境中社会生活与精神气质的艺术浓缩。傣族的自然环境是研究傣族民间舞蹈文化形成的首要因素。   学术界普遍认为傣族与古代的越人有着渊源上的关系。越人是我国古代长江以南最大的一个族系,汊代班固《汉书?地理志》云:“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傣族是我国秦代以前“百越”西部的一支,称为“滇越”。历史上对傣族的称谓很多,傣族自称“傣”。江应楔先生曾在《傣族史》中对越人的分布有个大致的描述,认为百越的分布特点之一,就是“沿海岸河流而居”,而且百越各部的迁徙也大都沿河而行。傣族沿袭了百越民族的喜水、逐水而居的特点,筑寨一般都选址在依山傍水之处,有民间谚语说‘“寨前渔,寨后猎,依山傍水把寨建”。今天的傣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的南部和西部的金沙江、怒江、澜沧江、元江、红河等河流的沿岸及其支流沿岸的坝上。这里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地势较低,平均海拔在500-1100米,周围绿林环绕,山清水秀,土地肥沃,受印度洋季风的影响,年平均气温为20℃左右,终年不见冰雪,而且霜期较短,气候温暖。雨水充沛。傣族人民在这种优越的地理环境中生活安定而富裕。正因为傣族滨水而居,使得傣族文化与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优越的地理环境中生活的傣族人民有着较强的满足心理,这种心理逐渐形成平和、温柔、水一样的民族性格,这种民族性格又直接影响到傣族舞蹈的发展,使其舞蹈也具有“水”的特征。      (二)、人文环境   宗教信仰、劳作方式、风俗习惯则构成了傣族舞蹈文化形成的人文环境。   对水的崇拜是傣族自然崇拜的主体。根据傣族起源的传说记载,水是生命之源,它能沐浴人的灵魂,驱逐身上的污秽和邪恶,给人带来幸福。这种思想观念在傣族民间舞蹈形式中明显的表现出来。傣族在自然崇拜的同时,又全民信仰小乘佛教。佛教教义宣扬的“唯我独善”,以佛祖为榜样的积德行善,多布施以修来世福等思想已经浸润到傣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傣族的许多民间舞蹈也被烙上佛教文化的印迹,如孔雀美丽的彩屏,被说成是佛光照射的结果,民间喜爱的孔雀舞是为佛祖而献舞。把孔雀舞与佛教的神鸟紧罗那相结合,创作出金孔雀舞,使孔雀成为傣族人民心目中的舞神。   傣族人民的劳作方式是以稻作农耕为主,人民在农业劳动中。通过千百次的采集。摸索农作物的生产规律来提高生产力,逐渐形成了劳动力与土地这种自然力相结合的生产方式。这种自给自足,自产自销,周而复始的农业经济,需要安宁而稳定的生产形式。取材于这种生产和生活中的舞蹈,与大地凝结着深厚的眷恋之情,舞蹈节奏沉稳,自然展现出稳重而和谐、宁静而欢愉的艺术风格。   已故民俗学家张紫晨认为:“民间风俗为舞蹈艺术提供了内容、气氛和表现环境。而舞蹈又是民俗文化整体中有形传承的重要表现。”傣族最盛大的民俗活动要数傣历新年“泼水节”。人们祈求佛祖和天神的保佑,相互泼水,尽情欢乐,互相祝福。合着锰锣、象脚鼓翩翩起舞,一边跳舞一边喝彩“吾、吾”或“水、水”!优美雅致的孔雀舞、热情稳健的象脚鼓舞,此外还有依拉贺舞、鱼舞、蜡条舞等等。泼水节是展现傣族舞蹈文化的综合舞台,体现了傣族人似水一般的恬静心态及对“水”这一物质实体的特殊民族文化情结。      二、浸润着“水”特质的傣族舞蹈文化现状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