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安多藏族服饰艺术.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安多藏族服饰艺术   [摘要]安多藏族的中心在阿尼玛卿山至青海湖一带。安多藏族着装富丽,冬季用的藏袍装饰面料以丝绢、裘皮为主,不似卫藏等地以相对素朴的氆氇等为面料。帽子也多饰裘皮,衣帽布料上多以绿、金、黄、红等色为主的图案装饰。   [关键词]安多藏族;服饰艺术;民俗文化   [中图分类号]K89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14-0046-02      藏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古老的民族之一,是我国56个民族的重要成员之一。安多地区的藏族是它的优秀成员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安多藏族的地域是指阿尼玛卿山西北、甘肃河西走廊一带的小积石山以西的广阔地域。 安多藏族的中心在阿尼玛卿山至青海湖一带。其着装富丽,冬季用的藏袍装饰面料以丝绢、裘皮为主,不似卫藏等地以相对素朴的氆氇等为面料。帽子也多饰裘皮,衣帽布料上多以绿、金、黄、红等色为主的图案装饰。由于安多地区受蒙古和汉族影响较多,所以在习俗和体形特征方面颇具独特性,安多藏族普遍高大,体形丰满。   安多服饰以式样新颖、色彩富丽、装饰考究、风格独特而著称于世。以甘南藏族自治洲为例,其服饰共计80多种,可分为牧区与半农半牧区两大类。牧区以夏河、碌曲和玛曲为代表,另有卓尼的车巴、北山一带和迭部之上迭一部分地方。他们一般以裘皮为料,服饰厚重、繁缛,适合于高寒区的放牧生活。半农半牧区则以舟曲、卓尼和迭部的下迭为主。服饰材料多以布料为主,辅之以皮绒,其特征为简单质朴,有利于农业劳动。以合作市、夏河县的拉卜楞镇等为代表的七县一市,则另有城市风格之势,可能成为未来服饰演化与变革之先导。   拉卜楞女式藏装为传统的右?s,大襟斜领和旁无杀缝的藏袍,藏语将夏装叫“压拉”,冬装叫“更日”,料面夹服饰皮袍,边饰十字花,十样锦氆氇和水獭皮。上身束腰,其下逶迤于足上。发式以彩带相间为辫,或结于头上,或系于脑后。头戴狐皮帽或毡帽,耳饰金环为坠,嵌以珊瑚、绿松石,颈系珊瑚项链,腰间系银饰雕花奶钩和圆形桃形刻花缀珠“隆高”。男装头戴毡帽,足蹬长筒皮靴,身穿藏袍,齐于膝下,显得疏松宽大。腰系装饰、实用兼备的短把带鞘携花腰刀。女装款式修长,色彩沉静典雅,装饰少而得体,不失其高雅文静之风貌。男装给人以英俊洒脱之感。   碌曲、玛曲、夏河牧区藏族,包括卓尼北山、车巴等地,冬装均以白羊皮为基调,再配以各种装饰布料,银边走线,具有旷拙大方之风貌。女服也较肥大,紧袍边饰水獭皮及各式氆氇,用各种色布分开局间,背戴银饰为银钱、珊瑚、蜡白、玛瑙等,装饰繁缛,色彩富丽,华而不艳,有雍容华贵之感,以欧拉、尼玛和郎木寺三地为其盛。男装除与夏河相近外,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特别宽大的豹皮领,腰间再附之以茧绸丝带,横插长腰刀,一耳饰大耳环,头戴狐皮帽,显得十分粗犷骁悍。它较其他藏区保留了更多的藏族服饰之古老传统。惟车巴沟男子留长辫盘于头顶,鬓插葫芦状银饰或红布条。这些服饰虽有许多大同,但在色彩搭配和服饰上亦有一些小异。在卓尼农区,女子多头戴石榴帽或珊瑚斑玛,脑后系三条辫子,上缀以银牌、银环、葫芦状银饰,嵌以珠宝,谓之“阿珑”银钱。再系以“差才”,饰以海贝,叫作“龙达”。耳坠有半圆形和塔形等多种。身穿蓝、绿等各色布料长袍。上身着马甲,有花边金银线为饰,腰系青白花丝带,穿紫、红色裤,足蹬红腰满帮绣花“连巴腰子鞋”。 卓尼农区女装是一种具有田园风格的服饰,既有别于拉卜楞女装之城市风貌,又有别于牧区草原风格。男子服饰与牧区式样无大异,多为布料所做,装饰少而制作简单。   舟曲服饰绚丽多变,因以黑、白两色为基调,再着以红、黄、绿、蓝等各种色彩,既有强烈对比,又不失其庄重、绚丽。不管是插岗、武坪妇女的对襟长衫,还是拱坝、铁坝的竖襟齐腹马甲,都有绣花胸兜,花边坎肩,胸前饰以圆形八宝、吉祥大银盘,藏语称“欧斗子”雕花嵌珠,或胸佩珊瑚排珠,谓之“斯日”。裤有扎与不扎之分,鞋有绣花小鞋、长鞋之别。发式碎辫或盘发加饰,均有别于牧区风格,而博峪乡发饰的头帕,当地称“勒西”,用花丝线系碎辫于头顶,别具一格。博峪岔路沟和曲曼女子,穿短袖宽口的连衣反摺裙,以各色布拼合而成,五彩缓纷,绚丽异常,在许多方面与西南其他少数民族服饰在风格上有一定的联系,而男装一般以黑、白色布料或麻布为服,有系腰。   在迭部桑坝、洛大直至舟曲上河一带,女装衬衣叫“哈吐”,中着短袄,名“几挨”,外穿坎肩,称“卡加”,系毛织红、蓝腰带。以珊瑚板纽为饰,胸前佩挂小花手帕,彩绣针线荷包、牙签、小铜钱以及竹制口弦等。裤子称“果洛”,裤筒特别肥大,扎成灯笼状,头顶黑巾,以帕系结发成辫,盘于头上,垂系腰间,耳有银环。整个衣服呈上削下丰之形,色彩素净,质朴无华。其风格在后藏可以寻到来源,在川西亦有其线索可找。多儿、旺藏妇女,头戴彩条直筒高帽,身穿长袍,名叫“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