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十堰的“堰”
陪一位来自京城媒体的朋友在十堰城区闲转时,他忽然提出想去看看“九堰”。我在十堰这个地方生活了近四十年时间,还从未听说“九堰”在哪里?并由此推及下去,“八堰”、“七堰”亦是未曾到过的地方。
过后赶紧补“地方志”的课,这才得知十堰地区还真有十个“堰”。花果东风公司发动机厂沟里的一个大水库为“头堰”,依序下来花果沟里还有二、三、四堰,这是我们不太熟悉,很少有人涉足的四个“堰”。十堰老街附近的百二河水库亦称为头堰。依序下来就有我们比较熟悉的二堰、三堰、四堰、五堰、六堰。将这两处的堰总加起来合共十个堰,十堰市因此而得名。而七、八、九堰,看来是无须去考证了,因始之无,何谓其终?
说到“堰”,我还专门查了一下辞典,称“堰”为比较高的挡水建筑物,用以提高上游水位,便利灌溉和航运。由此看来我们今天的水库,其实就是“堰”。大水库即“大堰”,小水库即“小堰”,当然最为著名的还是李冰父子二千多年前建造的那座“都江堰”了。
不妨想象一下当年被十座明珠般的“堰”连贯着的小山城,该是一种多么美丽壮观的景致啊!我是1971年来到这个城市投入到东风汽车公司建设的。伴随着车城建设事业的发展,我亲眼目睹了这些“堰”的变化。
百二河“头堰”,一直都是市区主要饮用水源处,近年来,还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有一次朋友约我在那里雨中夜钓,我们居然碰到东风公司副总经理李绍烛“全副武装”地端坐在那里把杆,自得垂钓之乐。
从百二河下来的二堰有一个东风公司厂区铁路车站,我到东风公司参加工作的第一天,就是参加五分部铁路连在这里举行的大会战,三天三夜时间靠人拉肩扛啃下了这个岔道密集的硬骨头。至今二堰车站仍是东风军车的主要发送站。在紧傍源园公园的二堰还建有服务功能齐全的“富康小区”,那里的住宅楼房掩映在绿树花草之间,是十堰市较早建成的住宅小区。
当年我们对“三堰”的印象特别深,这里有一个长途客运汽车站,七十年代初时,十堰未通火车,我们返乡探亲时都要从三堰乘汽车到丹江,再从丹江乘火车返乡。这里成为东风员工探亲的必经之地。在三堰柳林沟处,当时有个“老虎口”(穿过山崖的道路一个拐脖子急弯),现在的青年人很难想象创业时期的十堰道路状况之恶劣,就是我们这些“老十堰”,在如今宽阔的人民路上也很难寻觅当年“老虎口”的踪迹了。
说到四堰,相信大多数市民都会陌生,公交车没有这一站,“中巴”、“的士”也不清楚这个地方。它的位置是在军分区“大本营”餐饮娱乐中心对面(原东风公司的基建材料处建在这里),现在已建成了通联成片的燕林住宅小区。另外这里还有一个“燕林市场”,市内重要的建筑材料交易都是在这里完成的。
在东风创业初期,五堰被称为是十堰的“王府井”。这里有十堰市当时唯一的百货公司,饭店、邮局和新华书店……从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十堰市的商业中心,现在回想起来当年五堰的“繁华”,只是可以在这里吃上一顿馆子、买上几个猪肉罐头而已。与今天五堰遍布的购物休闲和娱乐餐饮的繁华是无法同日而语的。
六堰是一个十堰市区与东风厂区的结合部。从六堰再往西就是原东风总部所在地张湾。现在这里驻有东风公司商用车公司和十堰管理部。张湾再往下的沟沟坎坎里遍布着几十个东风汽车公司的专业生产厂。六堰的文化味道要稍浓一些。上世纪七十年代落成的六堰电影院,成为当时政企重要会议的主会场。《望乡》、《追捕》、《桥》、《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这些当年冲破文化禁区的时尚影片引得多少观众去反复观看!坐落在六堰桥头的市工人文化宫和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建成的市人民公园以及近邻着的六堰山城体育场,都成为市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更是十堰儿童们的乐园。只是近年来,随着车城人民物质生活追求的变化,六堰电影院里早已不放电影,改名为“文贸乐园”,变成了青年人举行婚礼的餐饮场所。人民公园、工人文化宫里、商业味已是大于文化味。不知是我们年龄大了、思维过时了,还是现如今人的价值观太实际了?在这个崇尚物欲的商业化年代里,那种能让人心灵震撼的感觉已经久违了,每当路过六堰新建的装潢时尚、流光溢彩的亚兴电影城时,总是情不自禁地回味起当年在六堰电影院门口“飞票”(买别人的退票)的感觉。
相对沿人民路的这六个“堰”来说,花果沟里那四个堰相对沉寂一些。花果头堰水库仍是东风公司水厂的重要备用水源,但那边的二、三、四堰,只是地名仍在,居住地的老乡们仍记得这些地名而已。当然随着花果开发区“万亩工业园”的建设,说不定哪天这几个小“堰”随之声名乍起也未可知。
市博物馆建成开放时,我专门购票参观了一下,主要还是想解一解“堰”惑,结果有点失望,远古时代的恐龙和现代“南水北调”占据了主要的内容,却没有看到“堰”情的讲解。也许这应是文史馆的事情,与博物馆无关。前些年曾沸沸扬扬地传说十堰欲更名为“武当市”,更名的动机大概是嫌“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