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瑞林:“逢事占先”成就的杰出华商.docVIP

吴瑞林:“逢事占先”成就的杰出华商.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瑞林:“逢事占先”成就的杰出华商   “不畏今日晚,敢为天下先”,这句话醒目地印在广东惠州侨兴集团画册的封面上。这是侨兴集团的企业精神,也是56岁的吴瑞林的个人精神。靠着“逢事占先”,吴瑞林一手打造了年营业收入近百亿、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的侨兴集团,下属十多家公司,包括两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他本人则名列“全球华商影响力100强”。   当然,“逢事占先”所酿造的不全是成功的甘醇,吴瑞林也饱受挫败的苦楚,他甚至举家夜奔异乡……      敢为天下先,荣辱如影随      1952年2月7日,吴瑞林出生于福建泉州安海镇。他的父母是普普通通的农民,由于孩子众多,他家比别人家更为贫困。只读到小学五年级,好学的吴瑞林便因贫困而辍学。日复一日的“面朝黄土背朝天”,年仅12岁的吴瑞林感到日子难有奔头,他开始琢磨着怎样放下锄头。这种超前的想法,可能就是他“敢为天下先”的源头。   17岁的时候,吴瑞林拜师学裁缝。两年后,他有了自己的裁缝铺。裁缝的工作,让吴瑞林结识了形形色色的人。与在农田里辛勤耕作的伙伴们相比,他自然是见多识广、消息灵通,这又为他“逢事占先”打下了基础。此后,吴瑞林便开始不断地“折腾”,办裁缝班、开采石厂、倒表、倒布、包工程,摸索着各种各样的发财路子。上世纪70年代中期,20岁出头的吴瑞林成了“万元户”,这是村里最早的“万元户”。那时改革开放的春风还没有吹起,吴瑞林当然不敢露富,但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活动使他露出了万元身家,他被定义为“不法户”。由于从事“投机倒把”的活动,吴瑞林进工商局是常事,最长的一次被强制在“不法户学习班”里学习了83天。   改革开放后,吴瑞林得以光明正大的“敢为天下先”。1982年,他拿出所有积蓄承包了镇上关门很久的“安海工业服装厂”,很快就使这家厂起死回生。凭借承接国内外客户的来料加工业务,凭借诚实的信誉和可靠的质量,这家小厂很快发展到了300多人的规模,大家都喜气洋洋。   吴瑞林成了当地有名的富翁。他盖起了小洋楼,骑上了镇里最气派的“川崎”摩托车。他的三个儿子也被老师安排坐在前三排,和书记、镇长的孩子在一起,穿的衣服也是学校里最阔气的。   如果按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吴瑞林可能会成为富甲一方的财主,却未必会成为以后功业辉煌的企业家。变局出现在1985年。那年初冬,一位长期合作的台商交了点定金,像往常一样下了订单,但这个订单很大。吴瑞林赶紧贷款购买原材料,并督促工人加班加点如期完成生产。但在交货的时候,台商却如人间蒸发消失了踪迹。吴瑞林的仓库里堆满了成衣……   服装厂被迫停产,吴瑞林欠下了20万元的银行贷款和十多万元的工人工资,这在当时是一笔“巨债”。几乎一夜之间,平时笑脸相迎的乡邻变得形同陌路,吴瑞林的儿子也被老师调到最后一排去了……他彻底尝到了什么叫人情冷暖,而巨大的债务更让他感到了空前的压力。也就在那时,不服输的他暗自发誓:一定要东山再起,一定要让别人永远看得起!   那一年春节前的几天,讨债人踏破了吴瑞林家的门槛。不得已,吴瑞林决定离开家乡到深圳谋求发展。离开前,他特地到镇里和银行跟领导讲明,银行的利息他会想办法按月支付,最终会把所有债都还上。即使如此,为了避免意外,他仍选择了趁夜离开。那天晚上,妻子和儿子们早早就上床睡了,前往深圳探路的吴瑞林午夜回到家里,叫醒家人,全家人趁深夜悄悄地离开了家乡……举家夜奔异乡,是吴瑞林心头的痛,却也是让他再次奋起的动力。      抢先机创大业,成为“电话大王”      到深圳后,吴瑞林在沙湾租了套二室一厅的房子,一家人安顿下来。他在老乡开的电子厂里找到了工作,由于当过厂长,他被委任为车间主任。不久,吴瑞林拿出仅有的2.5万元作为保证金,承包了车间,所得与厂里按比例分成。到年终结算时,工厂收获了大笔利润,而按照合同,吴瑞林的收入也达到了38万元。老板心疼了,把钱付给吴瑞林后,就撕毁了原定三年的承包合同。   吴瑞林重信誉,他用这笔钱还掉了故乡的银行贷款和工人工资。又过了一段苦日子后,吴瑞林开始了新事业,全权代理浙江一家喇叭厂在深圳的业务。   他租了处平房,既做办公室,又做宿舍、仓库,一家人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喇叭销售中。吴瑞林负责推销,大儿子负责送货,妻子负责仓库保管,正在读书的两个儿子放学后也会帮手……凭着优质的售后服务和勤奋,吴瑞林迅速打开了深圳市场。辛苦两年后,1989年底,吴瑞林买了房子,还有一辆二手车。   重新好起来的生活,让吴瑞林有些自满。由于有过一次失败的沉痛教训,他对是看摊守成,还是冒风险继续求发展,有所犹疑。   是一块欧米茄表,激起了吴瑞林再次创业的激情。   1990年春节,吴瑞林在离开故乡四年后,终于可以坦然回老家过年了。起行前,他特地到深圳国贸大厦花2800元买了块欧米茄表,为的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