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向达学术成就及为人处世探微
[摘要]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翻译家向达先生一生严谨治学,勤于著述。其治史领域广泛,尤精于中西交通史和敦煌学,主持史料编纂,致力奠基敦煌研究,且旁及考古学、目录学、版本学、民族史、南诏史、佛教美术史。其为人诚直,性格率爽,保有“学统”,不屈时势,实为有良知之知识分子。本文试以学术、处世为两大主线展开论述:学术方面以向达治史领域为延展依据;处世方面,从性格入手,略述人际关系、家国情怀下的向达。
[关键词]向达;中西交通史;敦煌学
[中图分类号]K8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10-0041-03
学术界对向达学术和生平的研究,多见于亲朋、学生、饮水思源的学人之片段文字中,少有系统研究之作,尚无专著问世。笔者试图就目前所能搜集到的相关资料[1]对向达的学术、思想、品德、处事做一简单梳理,抛砖引玉,以期学界研究专著的出现。
一、向达先生艺术成就
向达(1900~1966),字觉明,亦字觉民,笔名方回、佛陀耶舍。湖南溆浦人,土家族。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翻译家,北京大学教授。曾任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二所副所长。向达一生治学孜孜?L?L,焚膏继晷,学风严谨,著作等身。其治史“涉猎既广,钻研亦深”,[2]尤精于中西交通史和敦煌学,旁及考古学、目录学、版本学、民族史、南诏史、佛教美术史。
1917年,毕业于长沙明德中学的向达在“实业救国”思想影响下考入东南高师数理化部,专攻化学。与同时代的知识分子一样,带着“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的民族忧患意识,受五四学潮、民主自由精神的洗礼,向达放弃化学改学文史,自此走上史学研究之路。毕业后,供职于商务印书馆,任英文见习编辑。图书馆的工作为向达踏入“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的中西交通史领域提供了“有利的土壤”。向达同梁思成等一起翻译韦尔斯的《世界史纲》,自己单独翻译了勒柯克的《高昌考古记》,由此引起他对交通史的兴趣。1925年夏,向达偶读《隋书#8226;音乐志》,被龟兹音乐吸引,遍查史料后写成《龟兹苏?婆琵琶七调考原》一文,“论述了龟兹人苏?婆入中原,善琵琶,而七调中之‘般赡’、‘娑陀力’二调,即印度北宗古乐之钩沉,其余‘鸡认’等五调则无征矣”,“为凌延堪再作补正,国人中诚属罕见”。[3]后又撰写《唐代刊书考》、《论唐代佛曲》等论文,确立其治学方向。
1930年,经人介绍,向达出任北平图书馆编纂委员会委员。供职于北平图书馆时期的向达同王重民、赵万里、孙楷第、王以中、贺昌群、谢国祯等青年学者朝夕相处、各治其学,与钱宾四、顾颉刚、陶希圣、谭其骧、郑振铎等文史专家频繁交往。这一时期的人际往来对向达学术兴趣的养成、史学思想的成熟具有很大的引导作用。向达力作频出,1930年,出版《中西交通史》,全书共分十章,包括“古代中西交通梗概”、“景教与也里可温教”、“元代之西征”、“马可波罗诸人之东来”、“十五世纪中西交通之复兴”、“明清之际之天主教士与西学”、“十八世纪之中国与欧洲”、“鸦片战争与中西交通之大开”等。“元代以后中国与欧洲的交通”是全书的重心。1933年3月,出版《中外交通小史》,对张骞通西域到乾隆禁西教时期的中西文化交通状况加以介绍。两书“取材精当,立论新颖,提纲挈领,脉络分明,章节安排的侧重点各有所不同”,[4]对于改变“二千年来中西交通若蒙若昧”的局面具有重要作用,被誉为“中西交通史学科体系建立”的标志之一。[5]1933年,向达在《燕京学报》专号上发表《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此专著“文献原始、充实、详尽”,“论述清晰、谨严”,[6]虽“个人多其捃摭疏通之勤,而惜其少独发之功”。[7]但“题材重大,以图补史,被公认为其平生的代表作,”[8]是研究唐史、长安史特别是中外关系史的重要参考资料。[9]该书从进入长安的西域各国使者、商人、胡姬等各色人物入手,系统论述了开元前后唐朝所受西域文化影响的概况,并对西域绘画、乐舞、娱乐活动、宗教对长安文化的影响作了具体分析。由此奠定了向达在中西交通史领域的前沿地位。
中西交通可分南海与西域。20世纪50年代之后,政治气候让史家们不得不转向“整理国故”。[10]向达遂回归中西交通史,但偏重由亘上古和中古的西域转向近古的南海,即由内陆丝绸之路转向海上丝绸之路。作为海道针经的探索者,向达主持《中外交通史籍丛刊》计划,刊行《西洋番国志》、《两种海道针经》、《郑和航海图》以及影印三种古本《大唐西域记》。向达还筹划中非交通史料搜集整理,1966年,其“发凡起例”,同商鸿逵一起草拟了一份《自明初至解放前(1405~1948)中国与非洲交通史料选辑说明》,提出中非交通方面史料整理的方向和任务,因不久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