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_诗言志_的经典化过程看古代文论经典的形成精选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106年第6期
FUDAN No.62(106
JOURNAL(SocialSciences)
从“诗言志”的经典化过程看古代文论经典的形成
古 风
(扬卅l大学文学院,扬州225002)
[摘要]本文对“诗言志”的产生年代、经典化过程和途径进行了论述。由于“诗言志”是古代文论
的“开山纲领”,因而它的经典化过程便有普遍的意义。因此,本文提出的“六途径”说,对于研究古代文论
的经典化也是有意义的。本文认为,所谓文学经典,是指具有精品内质、阐释空间和持久影响的文学文
本。文学经典包括文学作品经典、文学理论经典、文学批评经典和文学史经典。对于古代文论经典来说,
又包括文学的经典范畴、经典命题、经典观点和经典论著。纵看,有一时之经典、一代之经典和千古之经
典;横看,则有民族之经典、国家之经典和世界之经典。中国古代文论的大半壁江山都是由儒家经典所奠
定的。
[关键词]诗言志经典化六途径说古代文论经典
近年来,国内学界开始讨论“文学经典”问题。2005年3月,四川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学术沙龙
围绕“文学经典、经典重构与重写文学史”问题,开展了系列讨论。同年5月,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
研究中心与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联合召开学术研讨会,就“文化研究视野中的文学经典问题”进行
了讨论。随后,该中心文艺学网《文艺学新周刊》推出两期,专门讨论“文学经典与经典化问题”。在
此前后,童庆炳、吴承学、张兵、洪子诚、孟繁华、李春青和陶东风等先生在报刊上发表了相关的论
文①。尤其是童庆炳先生对文学经典问题进行了个案的和宏观的研究,就文学经典的构成要素、形
成原因和建构过程等问题,作了全面和深入的论述。今年4月份,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
学评论》编辑部和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文学经典的承传与重构”学术研讨会,把讨论引向更为
深入的层面。目前,在价值和消费多元化的时代里,文学发生了危机,文学经典遭受到了前所未有
的冷遇和挑战(诸如大话、戏说和改写等)。这不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世界性的问题。所以,在这
样一种特殊的语境里,我们来讨论文学经典问题就显得格外沉重。这既表现了我们中国学者的忧
患意识,同时也表现了我们中国学者敢于面对挑战和勇于担当责任的自信心。但是,目前的讨论还
只是停留在文学作品经典的层面上。这显然是不够的。我认为,文学经典不仅仅是指文学作品的
[收稿日期]2006—05—07
[作者简介]古风(1957一),男,陕西人,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 本文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存活在现代文论中的中国古代文论范畴研究”(项目批准号:05BZW004)的
阶段性成果之一。
①参见童庆炳:《文学经典建构诸因素及其关系》,刊于《jE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吴承学、沙红兵:《中
国古代文学的经典》,刊于《中山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张兵:《我对金庸小说“经典化”及其成因的意
见》,刊于《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第1期;洪子诚:《中国当代的“文学经典”问题》?刊于《中国比较文学》
庆炳的《(红楼梦)、“红学”与文学经典化问题》,李春青的《文学经典面II缶挑战》,陶东风的《文学经典与文
化权力》等相关论文,参见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文艺学网《文艺学新周刊》第4期、第5期(http://
www.wenyixue.com/)o
74
万方数据
经典,也应该包括文学理论经典、文学批评经典和文学史经典等在内。本文从个案研究出发,即通
过对“诗言志”的经典化过程的具体论述,就古代文论经典的形成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诗言志”产生的大致年代
“诗言志”是大家公认的古代诗学理论的经典表述,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王士祯说,“此千古
言诗之妙谛真诠也”(《师友诗传录》);刘毓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