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驾驭三种意识,善造三种句式,玩转给文补写题
驾驭三种意识,善造三种句式,玩转给文补写题
给文补写是全国课程标准卷从2012年起使用的新题型。此类题素材文体多为说明性及议论性。要求你补写的句子多为总领下文句,句间衔接句,句群小结句三种句子,分别起总启、过渡、小结作用。对应之,做题要有话题主旨意识、语脉连贯意识、总理归纳意识,甚至还要有句式仿写意识,这要求考生具有良好的语境把握能力,上乘的逻辑思维力,过硬的语言表达力。
解答给文补写题,一审文意,从结构层次上去理清思路,一般一个句群分起始、展开、结束三部分。起始部分一般是提出话题中心,展开部分为展开话题叙述主要语义,结束部分则归纳全段、呼应话题等,这样就形成了文段大致的逻辑关系,如总分总、总分、分总、并列等关系。
二看语境,瞻前顾后,顾及话题对象的一致,内容的贯通,结构的呼应,句式的相仿等;
三善造句,主要根据下文拟写总起句,根据前后文拟写衔接句,根据上文拟写小结句。
类题例解: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个字。(2014年全国课卷二)
大家都知道,① ,倘若呼吸停止,生命也将终结,人体通过呼吸,② ,排出二氧化碳。那你可知道土壤也有呼吸?土壤呼吸和人的呼吸一样,也是一个③ 的过程。
[学生作答]①呼吸对人非常重要。②吸入氧气。③新陈代谢//维持生命。
[解析]这个文段的要旨说植物跟人一样也要呼吸。前半部分说人的呼吸,后半部分说植物。第一空及第二空,因对象是说人,第一空显然要从人角度说呼吸,承后文也当说人与呼吸,生答①颠倒了主宾。第二空承后文,又根据常识,可以快速填出。第三空,对象说植物,承前文可以填出,但生答“新陈代谢”,“维持生命”,还有“氧气与与二氧化碳交换”,则笼统不直接。
[答案]①一个人活着就必须呼吸。 ②从大气中吸入氧气。 ③吸入氧气并释放二氧化碳。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013年全国课标卷二)
水是植物主要的组成成分,植物体的含水量一般为60%—80%,有的甚至可达90%以上。① ,土壤中的矿物质、氧、二氧化碳等都必须先溶于水后, ② 。水还能维持细胞和组织的紧张度,以利于各种代谢的正常进行。水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料,它还作为反应物参与植物体内很多生物化学过程。因此,③ 。
[学生作答]①水能促进植物吸收。②才能被植物吸收。③植物的生长离不开水。
[解析]材料第一句是总领句,总提“水”与“植物”的关系,讲“水”对“植物”的重要性,即“水”是主,“植物”为宾。第一、二空只有根据“矿物质……必须先溶于水”来填,第一空的关键是审清后语境中的“先溶于水”,即说水是溶剂,生答①答得太宽泛;第二空是送分的。第三空是小结句,一定要放眼整个文段,从水与植物的关系,从总领句上去找突破点,做到首尾呼应,生答③“植物离不开水”之类则颠倒了主宾关系。
[答案]①水是土壤中很多矿物质的溶剂。②才能被植物吸收。③没有水就没有植物的生命。
3.根据所给材料的内容,在下面画线处补写恰当的句子。要求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得照抄材料,每句不超过20个字。()
材料:司马迁《史记》记载:“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晋代王嘉在《拾遗记》中说:“神农采峻岭之铜,以为器。”如果这些史料可靠,则我们祖先大约在5000年前就开始使用铜器了。但是,考古学家一直没有发掘到可以确证是夏代之前的铜器。因此,这些记载还只能视为传说。
早在传说中的远古时期,① ,铸造铜器了。从传世文献记载来看,我国在夏代之前就已进入铜器时代,但是,② 。上个世纪5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带发掘出了不少青铜器。经鉴定,这批青铜器的制作年代距离现在3500多年,这个时间大概是夏晚期。它们出土的地点正好是古书中所说的夏代开采铜矿之地,因此,可以确信,③ 。
[生答]①黄帝炎帝就开始。②考古学家一直没有发掘到可以确证是夏代之前的铜器。③夏代我国就已经开始使用铜器。
[解析]材料主旨探讨我国使用铜器的时代。“材料”显示的关键词“我们祖先,使用铜器,夏代”。 第一空,对象说“黄帝”还行,但说“炎帝”没史料根据,此处由实化虚,说“我们的祖先”,生答①显得太实,太近,内容从《史记》中看,当是先“开采”,再承后文的“铸造”。第二空按题意不可照抄, 生答②显然审题不清,承后文,是说“我国在夏代之前就已进入铜器时代”这件事,显然宜用“这”进行指代,“这还没有得到考古发掘的证实”。第三空,是小结句, 扣主旨,当说“我国在夏代晚期就已开始使用铜器”,生答③颠倒其间语序,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