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 巷 深 处 学案
小 巷 深 处 学案
设计理念:
学生阅读本文时进行说写的训练,使读、说、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读、说、写训练贯穿在课堂的全过程中。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中蕴藏的写作宝藏,通过对课文的写作形式解读来促成读中悟写、写中思读,学习课文的选材立意、写作手法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教学目标:
感受深沉、无私的母爱,增强对亲情的理解。
学习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掌握以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安排材料的方法。
4、借鉴课文的写作特点,进行写作,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感受深沉、无私的母爱,增强对亲情的理解。
2、借鉴本文的写作特点,学生能择其一点进行写作。
课 型:读写课型
教学流程:
一读,抓住课文写作特点;
二思,确定训练形式;
三写,完成读写任务;
四说,交流读写体会。
课 时:2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课前活动)
1、印发《又是秋风起》让学生完成练习。
2、预习课文《小巷深处》,解决生字词。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读,抓住课文写作特点;思,确定训练形式;
一读,析课文写作特点。
一、 导入新课
父爱固然伟大,母爱也有其独特的魅力,尤其是一个盲母对养女的爱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让我们一起走进小巷深处体会这独特的母爱,去欣赏这道亮丽的风景吧。板书课题《小巷深处》。
二、读课文说内容 1、上课前我已经布置大家带着课后练习去预习课文,现在谁来说说,这是一个 故事。
2、速读课文,用( )标出让你最感动的文字,并在草稿本上抄写生字词。
3、读课文说人物。
按下面的句式说话:
从第 段可以看出盲母(或养女)是一个 人。
教师示范:
从第 段可以看出盲母是一个 人。
学生说话:
从第 段可以看出盲母(或养女)是一个 人。
从第 段可以看出盲母(或养女)是一个 人。
从第 段可以看出盲母(或养女)是一个 人。
从第 段可以看出盲母(或养女)是一个 人。
从第 段可以看出盲母(或养女)是一个 人。
从第 段可以看出盲母(或养女)是一个 人。
4、按课文内容的顺序说话:
(1)、母亲是一个 、 、 的人。
(2)、“我”是一个 、 、 、 的人
4、读课文说写作特点
(1)、熟读课文,找出文章的写作特点。
(2)按下面的句式说话。
这篇文章的特点是 。
教师示范:
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 适当议论抒情 写出真实感情 。 (文章最后三段的描写)
学生说话:
(1)、这篇文章的特点是 按时间的顺序安排课文 。(提示“我对母亲思想感情变化的原因是什么?A,年幼时,由于阅历浅,对母亲产生崇敬。B、少年时,由于接触人多,有比较的思维,再加上虚荣心作怪,以我为中心对母亲产生了厌恶;觉得母亲配不上自己、自己会因为母亲而社会地位底下。C、青年时(高中快毕业时)由于阅历渐渐丰富,思想逐步成熟,对母亲的理解逐步全面而深入。对母亲深沉的爱体会较深,所以作者最终悔悟。)
(2)、这篇文章的特点是选取生活片段,围绕线索组织材料 (情感线索贯穿全文)
(3)、这篇文章的特点是运用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板书写作借鉴点:
1、运用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2、按时间的顺序安排课文。
3、选取生活片段,围绕线索组织材料(情感线索贯穿全文。)
三、小结课文
1、本文通过写一位双目失明的养母,在家境贫穷的情况下,含辛茹苦地把养女养大的一系列生活琐事,高度赞扬了深沉无私的母爱,同时也告诫了儿女们要理解母爱,珍惜母爱。
2、写作手法。运用描写方法,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按时间的顺序安排课文;选取生活片段,围绕线索组织材料(情感线索贯穿全文。)
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