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教案1-2精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楹联教案1-2精选

《第一课 对联的起源》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积累有关对联的历史,丰富知识储库; (2)学会读懂对联及其欣赏; (3)诵读对联,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对联历史的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语言艺术,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 (2)通过楹联小故事的积累,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3)通过读读、想想、联系生活实际,掌握对联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2)在赏析中国传统文学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艺术气息。 二、教学重、难点 对联常识的介绍以及兴趣的激发培养; 三、教学过程 (一)解疑入题,激发兴趣 1、教师:先给学生看电影《唐伯虎点秋香》的片段莺莺燕燕翠翠红红处处融融恰恰十口心思,思君思国思社稷风风雨雨花花叶叶年年暮暮朝朝八目尚赏,赏花赏月赏秋香师生共同分析对联妙处,导入新课。导入对联请同学们看下面两幅画,说出门上贴有什么?对联是一朵小花,是我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中一朵精巧别致的小花;对联,是一条小溪,是我国古老文化长河中一条清澈的小溪。它以工整的对仗,和谐的音调,特有的书法,为我国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这种文学形式在世界各国中是独一无二的,是我国特有的瑰宝。 《第二课 一字联的复习巩固》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积累有关一字联的知识,学会对一字联; (2)积累相关对联,学习欣赏对联; (3)积累有关一字联的知识; (4)诵读对联,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一字联知识的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语言艺术,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 (2)通过楹联小故事的积累,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3)通过读读、想想、联系生活实际,掌握对联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2)在赏析中国传统文学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艺术气息。 二、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习一字联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过程 (一)回顾先前知识,吸引注意 1、教师:上节课我们介绍了对联的历史,有同学可以来介绍下吗?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大致的复习。 (二)读一读 优对劣,凸(tū)对凹(āo),翠竹对黄花。 鱼游池面水,鹭立岸头沙。 赏美景,度良宵;甘蔗对辣椒。 秋风吹落叶,时雨润新苗。 (三)讲一讲 一字联(即一个单音节词对一个单音节词;多音节词不能拆开使用。上联仄声,下联平声。) 举例: 海对山(仄对平,名词对名词);万对千(仄对平,数词对数词) 假对真(仄对平,形容词对形容词);个对双(仄 对平,量词对量词) 看对听(仄对平,动词对动词);去对来(仄对平,反义词成对) 望对瞻(仄对平,近义词成对);俱对才(仄对平,副词对副词) (四)练一练 1、教师:了解了一字联知识,我们现在来练一练。 2、练习:照样子对对子 按词性填词成对(平仄要相对) 雨对( ) 画对( ) 日对( ) 吏对( ) 死对( ) 减对( ) (五)布置作业 横对( ) 送对( ) 哀对( ) 重对( ) 水对( ) 叶对( ) 寒对( ) 闭对( ) 城对( ) 户对( ) 殿对( ) 剑对( ) 金对( ) 丝对( ) 剑对( ) 舞对( ) (六)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一字联,大家今晚要拿起书本好好的复习一下。当然还要认真地完成作业。 《第二课 一字联的复习巩固》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积累有关一字联的知识,学会对一字联; (2)积累相关对联,学习欣赏对联; (3)积累有关一字联的知识; (4)诵读对联,积累词语,丰富语言。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一字联知识的学习,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语言艺术,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 (2)通过楹联小故事的积累,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3)通过读读、想想、联系生活实际,掌握对联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2)在赏析中国传统文学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培养艺术气息。 二、教学重、难点 学习一字联的相关知识,学会对一字联。 三、教学过程 (一)回顾先前知识,吸引注意 1、教师:上节课我们我们已经复习了一字联,现在我们也来对一对? 2、同学举手回答。 (二)读一读 (一) 1、饮食勿过无择拣 2、诗书养志趣 穿戴应洁莫比攀 烟酒损身心

文档评论(0)

tazhiq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