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教案及练习.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最苦与最乐》教案及练习

《最苦与最乐》教案及练习 《最苦与最乐》课文全解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契qì:用刀子刻;证明买卖、租赁、抵押等关系的凭据;符合。本文取第二种意思。 失意:不得志。 达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如释重负: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悲天悯mǐn人: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海阔天空: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心安理得: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 无入而不自得: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二、相关背景: 关于作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笔名主要有过哀时客、饮冰子、饮冰室主人、新民子、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曼殊室主人、少年中国之少年等。广东新会人。他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并包了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 梁启超出生于一个半耕半读的家庭,自幼聪颖,四岁开始学习四书五经,九岁即能写出上千言的八股文章,十二岁中秀才,十六岁中举人。1890年,他十七岁时拜康有为为师,从康学习四年,受康有为的影响,开始探索挽救祖国危亡的变法维新之术。1894年6月,他随康有为入京参加会试。7月,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次年中国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在京参加会试的1300多名举人,上书皇帝,要求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这年七月,宣传变法维新的第一个刊物《中外纪闻》在京创刊,梁启超是主要撰稿人。八月,维新团体“强学会”成立,梁任书记,成为康有为进行维新活动的得力助手。 1898年6月11日至9月21日共103天的“百日维新”期间,梁启超作为维新主帅康有为最重要的助手,做了大量的工作。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流亡日本,和康有为组织保皇会,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等杂志。在1898年至1903年五年之间,梁启超在以上刊物上共发表80多篇文章和专著,多方面地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的理论和思想,猛烈地抨击了清王朝的腐朽黑暗,深刻地批判了中国数千年的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伦理道德,为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一时期,是梁启超思想发展最闪光的时期。 1903年后,梁启超在政治上走上了反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反动道路。从提倡民权,鼓吹“破坏主义”,到坚持保皇,主张“与革党死战”,在论战中,梁启超是以保皇派的挂帅人物登场的。辛亥革命后,他又组织“进步党”,为袁世凯效劳。袁世凯复辟帝制时,他认清了袁世凯的真面目,便积极策划并参与了倒袁活动,加速了袁氏洪宪帝制的失败。1916年后,他又投靠北洋军阀段祺瑞,鼓吹走立宪道路,曾任段内阁的财政总长。后三个月便去职,从此结束了政治生涯。 此后的十多年,梁启超主要从事于教育和学术研究,先后在清华、南开等大学任教,是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他在哲学、佛学、史学、政治经济学、先秦诸子学、文学等多个领域的学术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是近百年间不可多得的“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学人。 【整体感悟】 一、谋篇立意 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这是人生最爱探讨的问题。著名思想家梁启超提出: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而责任完了,自然是最快乐的事。我们在用心感悟这一人生哲理之时,必须熟读课文,明确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论据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得出怎样的结论。 二、文章脉络 全文共5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3),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4~5),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三、写作方法 ⑴语言流畅,既凝重又轻灵,既流畅又简洁。 ⑵运用了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 ⑶写作借鉴:议论文语言的凝重简洁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四、问题探究 对第三部分的理解。 第一二部分分别论述了“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和“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三部分则论述由此得出的结论:人生当勇于负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第四段由设问“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转入,过渡非常自然。接着论述孟子等圣贤豪杰仁人志士诸圣诸佛的责任意识、苦乐观: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越大。作者并没有苍白的生硬的说教,而是将自己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娓娓道来,如与人促膝谈心,语重心长,易于读者接受。 第五段仍然由设问开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用回答问题的方式否定了一些人产生的消极逃避思想。作者指出长大成人手“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避”?即责任是逃避不了的,只要生活在社会上,就必须尽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