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选拔千年轮回:科举制度失败因时代.doc

公务员选拔千年轮回:科举制度失败因时代.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务员选拔千年轮回:科举制度失败因时代

[导读]有一个事实必须正视,那就是废除科举后,新的官员选拔制度并未建立,结果,一片空白中,官员的选拔变得更加混乱不堪。中国现代历史学者钱穆对此有论述。他说:“民国以来,政府用人便全无标准 ▲科举考试公告:钦命办理秋韦监临四川总督部堂管巡抚事丁。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开始了,又是一番热闹景象。公务员的职业在就业难的今天更显出其夺目的光环。公务员作为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公务的人员,其个人素质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行政系统的运转。因此,对于公务员的选拔,历代各国都是非常重视的   1993年8月国务院正式签发《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1994年8月公务员录用考试制度实行,到现在,已经17个年头了。   推进公务员制度10周年时,一家媒体用带有诗意的语言说:“一路风雨,鲜花伴随着荆棘,掌声夹杂着批评。”   不管这种评价是否准确,公务员制度被证明是一种较好的干部管理制度,应该说它是具有生命力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公务员制度,或者说官吏考试选拔制度,其雏形是从1400多年前的中国开始的,中间断裂,现在又重新实行,可谓千年大轮回。当然,是更高一级的轮回。   中国历代官吏选拔之法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的方式根据主要特征大致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和3种制度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的方式有多种,有世袭、纳赀、军功、荐举、郎选、恩荫和科举等。根据主要特征大致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和3种制度,即先秦的世袭制、秦汉至魏晋南北朝的荐举制和隋唐至明清的科举制。   世袭制也称世卿世禄制,盛行于夏、商、周时代。原始社会时“天下为公”,首领的遴选以选贤能禅让制为主。后来私有制出现了,逐渐实行“大人世及”的世袭制。   荐举制即荐举贤才,授以官职的制度。举荐的标准主要是德行、才能,而非全靠家世。这种方式冲破了先秦贵族血缘世袭制的藩篱。西汉的察举、征辟制是荐举制成熟的标志。   察举是根据皇帝诏令所规定的科目,由中央或地方的高级官员,通过考察向中央推荐士人或下级官吏的选官制度。察举分诏举与岁举。诏举是皇帝下诏选取,岁举是地方长官定期定员向朝廷推荐。征辟是皇帝及公卿、郡守选拔任用属员的一种制度。东汉后期,选拔官吏中钻营请托、结党营私、弄虚作假之风盛行,察举、征辟制渐趋败坏。   魏晋时期实行“九品官人法”,又称“九品中正制”。国家在州、郡设大小中正官,负责按家世门第和道德才能品评地方人士,供朝廷按品级授官。九品中正制是察举制的发展,它将选官权由地方收归中央。“人分九等”,在人才分类上有创新,选才标准趋于周密。但魏晋时期门阀统治逐渐加强,士族门阀把持中正权力,九品中正制沦为门阀统治的工具。   隋统一全国后,隋文帝于开皇七年(公元587年)废九品中正制,设秀才科。隋炀帝时又设进士科,以“试第”取士,创立了公开考试择优选才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成形于唐代,发展完备于宋代,强化于明代,衰落于清代,先后绵延1300多年。其主要特点有:   公开考试,平等竞争。除工商隶皂倡优等人士外,不论门第等级和贫富,只要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均可公开报考;   考试制度日趋完备。科举即分科举士,按科目性质又可分文举、武举。文举又有制科和常科之分。制科是皇帝临时设置的科目,常科是定期分科取士的制度。考生来源也趋正规,京师或州县学馆的士子叫“生徒”,经地方考试及格的称“乡贡”。考试程序,唐代有州试和省试,宋代增加殿试,明代以后又有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   录取标准以文化知识为主。科举考试科目不同,内容各异,主要有诗赋、经义、策问、算学、法律等,都以文化知识为主。   实行科举制时,世袭、荐举制以及军功、吏进、纳赀捐官、荫封等选官制度作为补充形式一直存在。   受中国的影响,日本、朝鲜、越南也实行过科举制度。   废除科举的利弊任由评说   “科举制度是因时代而失败的制度,并不是因为其本身而失败的制度”   科举到了明清,内容日益空泛单调,形式更加僵化呆板,改革与保留的论争时有发生。   清初,康熙皇帝批评科举考试中的八股文“空疏无用,实于政事无涉”,于1663年废止八股文考试,但5年后又下令恢复。   1738年,兵部侍郎舒赫德上书乾隆皇帝,建议“将考试条款改移更张”。乾隆皇帝组织讨论之后,没人能提出替代方案,提议遂被搁置。   1840年以后,中国多次战败,国土沦丧。当时的中国可谓国事糜烂,国家危亡,许多国人将这种局面归咎于科举,连慈禧太后都下懿旨批评科举“流弊日深”。   1905年9月2日,大臣袁世凯、张之洞等递呈《请废科举折》,科举遂废止。   此后的百年里,对于科举废止,国内的主流评价是肯定的,国外一些学者也持这样的态度。美国学者罗兹曼说:“废止科举划时代的意义超过了辛亥革命,其意义不亚于1861年沙俄政府的废奴和1868日本明治维新后的废藩。”   但相反的评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