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关系主义-哲学反思、理论建构与实征研究 23.pdfVIP

儒家关系主义-哲学反思、理论建构与实征研究 23.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 序 我自 1980 年代初期建構〈人情與面子〉的理論模型之後(Hwang, 1987),即在楊國樞教授的號召之下,積極參與「社會心理學本土化運 動」。當時便已經察覺到:近代西方學術的發展,主要是建立在其哲學的基 礎之上。國內社會科學研究長期處於低度發展的狀態,主要原因在於研究者 對於西方科學哲學的發展缺乏相應的理解。 為了說明儒家文化傳統與東亞經濟奇蹟之間的關係,我又以〈人情與面 子〉的理論模型為基礎,用結構主義的方法,分析儒家思想的內在結構(黃 光國,1988)。由於我的研究取向和台灣心理學界重視實徵研究的傳統大異 其趣,1992 年,楊國樞教授要規劃出版《本土心理學研究》期刊,邀我寫一 篇「靶子論文」,和學術界的同仁一起討論本土心理學的發展方向。當時我 正年輕氣盛,立刻毫不猶豫地一口答應下來,很快地寫了一篇論文,題為〈互 動論與社會交換:社會心理學本土化的方法論問題〉,由楊教授邀請社會科 學界的幾位資深同仁,針對我的主張提出批判。他們所提出的批判和質問, 使我十分難以招架。尤其是在北京大學社會學系講授科學哲學多年的蘇國勛 教授,他單刀直入地指 出:「 『科學研究綱領』主要是適用於近代自然科 學,而不是用於社會科學,尤其不是用於社會心理學和社會學」它「是科學 史家 Lakatos 作為科學史家以事後回顧的方式,對科學史上出現的和發生影 響的各種學說和理論做出評價時所用的(不是科學工作者自身所用的),因 此,『社會科學中國化』不應以『科學研究綱領』為謀。 」完全否定了我的 主張。 蘇教授的說法基本上是正確的。作為科學發展前鋒的西方核心國家,科 學哲學確實是思想史家或哲學家針對「科學史上出現的和發生影響的各種學 說和理論」做出反思和評價所得的結果 ,並不是「科學工作者自身所用的」。 然而 ,對於像台灣或中國這樣非西方社會的邊陲國家,如果不瞭解西方科學 哲學的精神 ,充其量只能套用西方國家發展出來的研究模式 ,蒐集一些零零 碎碎 的實徵研究資料 ,怎麼可能發展出「本土心理學」或 「本土社會科 學」 ? 然而 ,哲學並非我的專業 ,在那個時代,我對科學哲學的理解,其實並 不深入 ,也不透徹 。蘇教授是在北京大學社會學系講授科學哲學的權威學者, 我要反駁他的論點 ,唯一的方法就是用我的主張,做 出具體的研究成果 , 「拿證據來」。當時我的研究成績乏善可陳 ,根本做不到這一點 ,困窘之餘, 只好寫一篇〈審慎的回應與暫時的沉默 〉,虛晃一招,落荒而逃 。 學 後知不足 。從此之後,「做出具體研究成果以說明自己的主張」, 便成為我持之以恆的學術志業 。為了達成這樣的目標 ,我一方面持續研讀科 學哲學的經典著作,另一方面在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講授科學哲學。1995 1995 年我出版了《知識與行動》一書 (黃光國, ),用社會心理學的觀點 , 重新詮釋 「道 、儒、法、兵 」一脈相承的中華文化傳統。在這本書中,我很 清楚地指出:西方文化中最重視的是追求 「知識的哲學」,傳統中華文化所 關注的卻是「行動的智慧 」,兩者關注的焦點有其本質上的不同。由於現代 學術幾乎都是建立在西方科學哲學的基礎之上,我們要讓本土心理學有真正 的發展,一定要對西方科學哲學的演變有相當的理解,能夠以之作為基礎, 從事本土心理學研究。 在台灣大學講授科學哲學的經驗使我深深體會到:經典譯註的重要性 。 如果我們沒有把一些科學哲學的經典名著譯成中文,它們就沒有進入中文世 界,一般人便很難用它們作為論辯的材料 。要使「科學」在華人的文化中生 根 ,不僅要有人像唐代高僧翻譯佛經那樣 ,將西方科學哲學的經典名著逐一 譯成中文 ;而且要有人能夠撰寫專著,析論各家科學哲學之間的關聯 ,讓科 學研究工作者,能夠相對容易地理解各種科學哲學之間的辯證性發展。因此 我不揣淺陋 ,以將 近十年的工夫 ,撰成 《社會科學的理路 》(黃光國, 2001 20 )一書 ,析論 世紀內科學哲學發展出來的五種主要典範之間的關聯 , 自序 包括 :實證主義、後

文档评论(0)

独角戏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人有良好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