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二章节 社会化.ppt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节 社会化

第二章 社会化 内容概要 (5)大众传播媒介 大众传播媒介迅速向人们提供有关社会事件和社会变革的信息,还向人们提供各种不同的角色模式、角色评价、价值标准、行为规范等,对个体社会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5.1 精神分析学说的观点 5 社会化的理论 5.1.1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1)人格结构理论 口唇期(0-1岁) 肛门期(1-3岁) 生殖器期(3-5岁) 潜伏期(5-12岁) 生殖期(12-20岁) (2)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达到完善的阶段(从成熟到晚年)——完美感对绝望 显示创造力感的阶段(中年期和壮年期)——创造力感对自我专注 承担社会义务阶段(18-30岁)——亲密感对孤独感 变得勤奋的阶段(6-11岁)——勤奋感对自卑感 建立个人统一感的阶段(12-18岁)——个人同一感对同一性混乱 发展主动性阶段(4-5岁)——主动性对内疚感 成为自主者的阶段(18个月-4岁)——自主感对羞耻感 学习信任的阶段(出生-18个月)——信任感对不信任感 5.1.2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 淮阴工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系 主讲人:许加明 社会化的概念 1 社会化的历程 2 社会化的心理机制 3 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4 社会化的理论 5 1.1 社会学家的观点 偏重社会化过程中人与社会的互动,关注社会规范的内化及社会角色的形成。 1 社会化的概念 1.2 文化人类学家的观点 偏重社会化过程中文化的传承,关注一个民族代代相传的文化模式对其成员共有人格及社会行为的影响,又把社会化叫做文化濡化或文化熏染。 1.3 心理学家的观点 偏重社会化过程中的个人成长,关注个人的人格与自我的形成及一般的社会学习过程。 (1)E.弗洛姆(E.Fromm)(西方) 社会化诱导社会的成员去做那些要使社会正常延续就必须做的事,是使社会和文化得以延续的手段。 (2)安德列耶娃(前苏联) 社会化是一个两方面的过程,一方面是个体通过加入社会环境、社会关系系统的途径掌握社会经验的过程,另一方面是个体对社会关系系统的积极再现的过程。 (3)章志光(中国) 社会化通常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所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4)教材 社会化是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总结(黄希庭) 社会化是指一个人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掌握社会经验 和行为规范成为社会的人,同时他也积极地反作用于社会 环境的双向过程。 启示 心理学中的社会化的主体是个体,社会化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最终形成一个既具有社会共同性又具有独特个性的有机统一体。 1.4 与社会化有关的几个概念 (1)继续社会化 中年人经过基本社会化之后为了适应社会文化环境,继续学习社会知识、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的过程。 (2)再社会化 改变原已习得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建立新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确立新生活目标的过程。 (3)反社会化 个人接受与主流文化相对立的亚文化的过程。 (4)反向社会化 传统的受教育者对教育者反过来施加影响,向他们传授社会变化知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过程,又称文化反哺。 2 社会化的历程 2.1 童年期(出生——十一、二岁) (1)婴儿期(出生——三岁) 孩子从诞生之日起获得生物需求和情感需求的瞬间便与他人建立了最初的交往关系,迈出了社会化的第一步。 (2)幼儿期(三岁——六、七岁) 儿童开始形成最初的人格倾向,这一时期的儿童心理活动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抽象概括能力还比较差。 (3)学童期(六、七岁——十一、二岁) 儿童的心理向更加抽象的逻辑思维过渡,学校使儿童的社会化更加有目的、有系统。 2.2 青少年时期(十一、二岁——二十一岁) 在青少年时期不仅性发育成熟、身体的发育成熟,而且抽象思维能力也有明显的发展。他们逐渐能够客观地观察自己,并要求摆脱对父母的依赖而走向独立。喜欢与异性朋友建立正常的关系,并力求对未来的职业做好适当的准备。 2.3 成年期(二十一岁——死亡) (1)成年前期(二十一岁——四十岁) 成年早期社会化的主要内容是扮演一些新的角色,如配偶、父母、独立的劳动者;也被期待要发展恰当的角色新态度以及新的兴趣和价值观。 (2)中年期(四十岁——六十岁) 中年期的发展任务大致有以下几类:接受更年期的生理变化并加以适应;担负起中年人肩负的社会责任和职业适应;家庭中处理好夫妻关系,赡养老年父母,指导子女成家立业。 (3)老年期(六十岁——死亡) 老年人社会化的内容主要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