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导电高分子 导电高分子概述课件.pptVIP

第三章 导电高分子 导电高分子概述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 导电高分子 导电高分子概述课件

* 第三章 导电高分子 3.1 概述 复合型导电高分子 结构导电高分子(?共轭高分子) 导电橡胶 导电塑料 导电涂料 常用的导电性物质: 炭黑、石墨、金属硫化物(硫化铜CuS) 、铜、银、镍、铝等的粉末、箔片、纤维 1977年,白川英树发现掺杂聚乙炔具有与传统的金属,如铜、 铝接近的电导率时,结构导电高分子才被认识。 目前结构导电高分子已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成为化学及物理 学的重要研究领域。 高分子化学进展 第三章 导电高分子 聚乙炔合成简史 1958年,Natta用Zeigler-Natta催化剂制备了聚乙炔,产物 为黑色粉末。 神原周,日本东京工业大学资源研究所,测试了聚乙炔的导 电性,发现其阻抗在10~100万Ω·cm-1。半导体。 白川英树,1961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化学工学系,后 在神原周处读博士,进行嵌段聚合物的研究。毕 业后,从事乙炔聚合机理的研究工作。 1967年,韩国原子能研究所的边衡直,试验失误,将催化剂 Al(C2H5)3、 Ti(OC4H9)4 浓度增大了1000倍得到膜 状聚乙炔。 1975年,MacDiarmid(麦克迪尔米德)到日本东京工业大学 资源研究所讲学。看到膜状聚乙炔非常感兴趣。 高分子化学进展 第三章 导电高分子 MacDiarmid:美国人,宾夕法尼亚大学化学教授。原从事 有机硅研究。1975年从事低温超导体-(S=N)x- 研究。 Heeger:美国人,加利福尼亚大学巴巴拉分校聚合物和有 机固体研究所所长。物理学专业,从事有机晶体 电荷转移络合物研究。 高分子化学进展 第三章 导电高分子 1976年,三人共同进行乙炔的合成、导电性能的研究。在 进行碘掺杂时,发现聚乙炔的导电率38S·cm-1。 3.2 结构导电高分子的制备 1 聚乙炔的制备 结构式: 电导率:105(掺杂后)/10-10S·cm-1(掺杂前) 反式聚乙炔 2 Al(C2H5)3 1 硅油 3 Ti(OC4H9)4 步骤:经反复抽真空-充氮气之后, 顺次 加入硅油、烷基铝、烷氧基钛。室温陈 化30min后,加热至115~200℃,保持2h。 通入乙炔气体,聚合12h。 聚合结束后,用无水甲苯清洗数次.用甲醇清洗一次后, 浸入10%盐酸甲醇溶液中12h,用甲醇清洗一次,真空干燥,得到膜状产物。 第三章 导电高分子 高分子化学进展 将聚乙炔切割成2.0cm宽的条,保护在氮气气流中,拉伸 后,进行掺杂。 第三章 导电高分子 高分子化学进展 浸泡在I2在CCl4的饱和溶液中,得I2掺杂的聚乙炔。 浸泡在FeCl3在硝基甲烷的饱和溶液中,得到FeCl3 掺杂的聚乙炔。 步骤: 2 聚吡硌、聚噻吩、聚呋喃的制备 1979年:制备了导电率高的、自支撑的聚吡硌膜。导电高分 子合成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不稳定必须保存在氮气气氛中 聚合反应: 络合催化缩聚 电化学氧化聚合 化学氧化聚合 电化学氧化聚合机理: 公认 高分子化学进展 第三章 导电高分子 氧化-偶合-芳构化过程 2 聚苯胺(PAn) 高分子化学进展 第三章 导电高分子 聚合反应: 电解氧化聚合 化学氧化聚合 电化学聚合可以得到膜状的聚苯胺,适宜合成小批量样品。 化学法包括缩聚和氧化聚合两类,适合制备大批量样品。 聚苯胺的合成 本征态聚苯胺的结构式 高分子化学进展 第三章 导电高分子 聚苯胺的掺杂反应及产物结构 1990年:英国剑桥大学的Friend首次报道,PPV聚苯乙炔发 出绿色的光。 3.3电子功能高分子的应用技术 高分子化学进展 第三章 导电高分子 1 高分子光二极管(PLED)(OLED) 2000年:加州大学的研究,可溶性烷氧基聚苯乙炔金属钙(Ca) 阴极得到桔红色发光二极管。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