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讲:婚姻文化中国文化史:第二节 中国文化史 教学课件
第二节、古代婚姻形态演进的四个阶段 根据摩尔根的研究,人类经历了漫长的杂乱交合阶段,所形成最早婚姻形态是血缘婚,然后按照时间顺序经过多偶婚、对偶婚,最后过渡到专偶婚,即一夫一妻制的婚姻。 一、血缘婚。 1、含义: 血缘婚又称“等辈婚”、“班辈婚”、“辈行婚”等。这是一种嫡系和旁系兄弟姊妹之间的通婚。在亲兄弟姊妹或表兄弟姊妹之间进行集体的无约束的通婚。其特征是在这种婚姻形态下,婚姻是按照辈分划分的,同一辈分的男女可以自由通婚,不同辈分的交合关系则被严加禁止。 这种排除了不同辈分之间交合关系的婚姻制度,标志着人类两性关系的第一次重要进化。人类社会也从原先的原始群过渡到了“血缘家族”。 马克思曾经指出:“血缘家族是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 这一婚姻形态在古代的世界各地都能找到例证。比如在朝鲜、伊朗、波斯地区都有这种婚姻形态的存在。如《新唐书·东夷列传》论及新罗国的婚姻状况时称:“兄弟姊妹,皆聘为妻。”杜佑《通典》论及西域安息国的风俗习惯时称:“风俗唯妻为其姊妹。”《魏书·西域列传》记载波斯国的风土人情时也称:“多以姊妹为妻妾。” 2、中国古代的状况。 中国古代的血缘婚大约存在旧石器时代的早、中期。 中国古代对于此种婚姻形态,多有一些文献记载与神话传说。在中国古代,关于人类的起源和繁衍的传说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女娲造人”、 “伏羲、女娲兄妹婚媾”二则。 女娲造人 女娲:“人首蛇身,一日七十化”。许慎在《说文解字》解释“娲”道:“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 《风俗通》:俗说开天辟地,未有人民,女娲抟(tuán)黄土做人。剧务(工作繁忙) ,力不暇供(没有多余的力量来供应需要),乃引(牵、拉)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富贵者,黄土人;贫贱者,引縆(gēng绳)人也。 传说中伏羲、女娲兄妹图像 伏羲、女娲兄妹婚媾故事 李冗《独异志》卷下: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又自羞耻。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乃结草为扇,以障其面。今时取妇执扇,象其事也。 我国少数民族也有类似的传说,比如云南怒族的传说、撒尼族的传说、傣族的传说,台湾的高山族、黎族都有相类似的神话传说。 请大家思考,这些传说的共同点? 传说中的共同点: 一、兄妹通婚都是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通婚的,或者是没有其他还婚配对象、或者遭遇了严重的自然灾害。 二、兄妹通婚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历经磨难,还得征得天神的同意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创造此类神话的人,已经摆脱了血缘婚的阶段,在他们所处的时代中,已经有了兄妹之间不能通婚的社会禁忌。 二、多偶婚与对偶婚 1、含义 (1)、多偶婚:亦称“普那路亚”婚、 “伙婚”。她指的是血缘家族外部的群婚,两个血缘集团之间的通婚。血缘婚是在同辈男女的血缘家族内部进行群婚的,人们逐渐认识到同辈通婚对于子女的体格和智力影响不好,于是自觉开始限制血缘集团内部的通婚,排除同胞及旁系兄弟姊妹的通婚。婚配的对象,有族内转向族外,开始实行族外群婚,即两个血缘集团之间的通婚。一个集团中的男子属于另一集团中的女子,一个集团中的女子属于另一集团中的男子。 (2)、对偶婚:是指一男一女在长或短的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同居生活的婚姻形式。它是群婚制向一夫一妻的个体婚制转变的过渡形态。当时一个男子在许多妻子中有一个主妻,一个女子在许多丈夫中有一个主丈夫,主夫妻之间一定程度地脱离群体过着相对稳定的同居生活。 2、中国古代的状况。 中国古代的多偶婚与对偶婚大约存在旧石器时代的晚期、新石器时代的早中期。 在多偶婚与对偶婚之下,在社会生活中出现了“知其母而不知其父”的现象。 在古文献中记载比比皆是。 《庄子》:“神农之世,卧则居居,起则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 《白虎通义》:“古之时,未有三纲六纪,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 古代文献所记载的神话传说,也将上古的一些著名人物说成没有生父,只有生母的孩子。比如,炎帝、殷商的祖先契、周的祖先弃等等。 炎帝画像(清人绘) 殷商祖先契(xiè )的画像(清人绘) 周代祖先弃(xiè )的画像(清人绘) 这些传说的共同点: 一、孩子的母亲不知道孩子的丈夫是谁。 二、受孕的地点是在野外。 这说明当时男女之间的交合状况是很自由的。 三、专偶婚 1、含义: 专偶婚亦称“单偶婚”,即“一夫一妻制”。一男一女结为夫妻的婚姻形式,它具有高度的排他性和独占性。 在对偶婚的基础上,专偶婚得以成型。对偶婚时,两性的结合开始有了一定的仪式,比如向氏族成员宣告关系、男方给女子一些聘礼等等。 2、中国古代的状况。 中国专偶婚的形成大约在新石器时代,父系氏族时代,最典型的就是大汶口文化,其中出现了夫妻合葬墓。 专偶婚早期,男女的交往还是很自由的。例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