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存场景的颜色剖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城市生存场景的颜色剖析   [摘要]李锐是相信文字力量、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短篇小说《颜色》是李锐众多作品里不起眼的一篇创作。作品中,李锐以颜色解读城市的生存场景,描写的是主人公在社会大变革时期于城市里所目睹的一切,和所目睹的事物对主人公的诱惑和所导致的迷惑。但李锐依然在作品里对城市的生存状态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在不动声色的冷静笔调中,对欲望横流的城市场景进行了剖析,用文字写下让人沉重的事实,体现了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   [关键词]颜色;城市欲望;启蒙      短篇小说《颜色》发表于《上海文学》2004年第2期,2006年李锐将其2004年就开始写作的“农具系列小说”结集出版时,也将《颜色》一文收入“附录”中。在“后记”中,李锐说,《颜色》可以看作是农具系列之前的准备或序曲,虽然没有以农具命名,但其主人公把自己变成了一件卖苦力的工具,坐在路边待价而沽,他所经历的一切,也正是农具系列小说里的人们所经历的。   《颜色》里李锐以颜色解读城市的生存场景,描写的是主人公在社会大变革时期于城市里所目睹的一切,以及所目睹的事物对主人公的诱惑和所导致的迷惑。      一、鲜红――城市欲望的展现      就像文中那幅大大的广告,“只画了半张脸,两片鲜红的大嘴唇,嘴唇下面用鲜红的唇膏写了一句鲜红的话”,鲜红正是城市吸引人们眼光的代表颜色,它给人以刺激和诱惑,城市人在诱引下揭开了沉寂于身体内的欲望,蠢蠢而动,不停地追逐。   早就来到城市的小芳也在所难免。为欲望所驱,被大款包养,一个月挣的钱比局长的工资还多。于是她活得很高兴,很喜欢这个城市。小芳早已不是乡下老家的那个小芳了,认为家里带来的衣服是土包子衣服,她的嘴唇也涂满了鲜红的唇膏,表示自己对这个城市的认同。那像鲜花盛开的两片鲜红的嘴唇,让刚从老家来的玉明感到了欲望的可怕,也勾起了玉明的欲望想象,他神迷心乱手足无措,看着“地铁口像一张黑乎乎的大嘴,只一眨眼的工夫,就把小芳和小芳身边的人群吞了下去”。   第一次接触这天翻地覆世界的玉明,花着最少的钱吃住在火车站,却从车站广场的大屏幕上目睹了城市欲望的集中展现――“吃的、喝的、使的、用的、女人抹的香水、小孩儿用的尿布、花园洋房、汽车手表、电视连续剧、流行歌曲……天底下的好东西那个大屏幕上都有。”而这一切都是屏幕上的,与他无关,他只悄悄地生发出一个小小的私念――让在马路边上表演的艺术家雇自己干点活,不能让三天的饭钱白花,而且干这些活比犁地、割麦子轻省八百倍。可是他却是被城市排斥于外的,他渴望被两名艺术家注意到,当没被注意到时也无法可施,只能在心里骂着“我他妈才是个‘静物’呢,咋就没人看看我和这个城市的关系”?   城市在发展中呈现了严重的商业化、物质化倾向,文化价值取向也趋于世俗化,有的人往往满足于官能刺激,阻窒了深度的精神阐扬和艺术开掘。由乡下初次涉足城市的玉明当然更没法抵挡这鲜红欲望的诱惑了。      二、黑白――简单的颜色,颠倒的城市      一男一女的行为艺术家企图展示“宇宙的本色”,“你用刷子把我刷黑了,我用刷子把你刷白了。然后,倒过来,你再把我刷白了,我再把你刷黑了。一天三遍。刷完了,就在那面铁墙下边像机器人一样,走过来,走过去”。黑和白是非常简单、泾渭分明的两种颜色,给黑白颠倒的城市做出了一个小小的注脚。   这城市距离玉明和小芳的乡下老家不算太远,只需要一天一夜的火车。而这里却有百无聊赖的“疯子”,“一下子雇了一百二十个民工,什么活儿也不用干,就让一百二十个人光了膀子坐在国庆广场的观礼台上,每个人背后立一面大镜子,然后,一百二十个人靠着一百二十面大镜子晒太阳”。火车站广场的大屏幕上说这“疯子”是个艺术家,这是一件作品,名字叫“静物”。   艺术家想让城市人联想起这座城市和这些静物的关系,可能他体会到了城市的浮嚣、城市的动荡。就如文章中描写的,城里人就是挤死,也还是照样把汽车一辆又一辆地塞到马路上来,好像马路不是为走车修的,是为了挤车才修的,塞车了,开车人只能焦躁不安不停地按着喇叭。   城市人的欲望是膨胀的,不休止的,那个叫阿林的歌星唱着“我们的心很小,装不下人间的烦恼,我们的眼很大,看见了全世界的美好……”阿林是男扮女装,他的“长头发又黑又亮地披在肩膀上,把自己弄得像个闺女”,男女的颠倒就如城市的颠倒。玉明也慢慢地明白了,阿林是一个给城市人解宽心的人。人的心胸小了,却有无尽的欲望压迫着。这无尽的欲望来自眼睛,眼睛在各种媒体上看到了世界上的一切好东西,于是膨胀了人去获取的野心和欲望,人丢掉了纯洁的心灵,不能自拔。那车站广场钟楼上的八面大钟,每半个小时敲响一次,每一个小时演奏一次《东方红》,永远不停地向这个城市报时。大钟催促的是城市人的脚步,实际上加重的是城市人的压力和紧张感。而这种种颠倒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