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篆刻探微精选
篆刻探微
篆刻探微
作者:王北岳
目录
1.印的名称与认识古印
2.秦印与汉初官印
3.认识古印与欣赏古印
4.刻印的用具
5.印章的磨制
6.执刀式
7.如何用刀
8.刻制程序
9.边款的刻制
10.钤印
11.印款的拓制
12.印材
13.边栏的处理
14.起地与印纽
15.印文的排列
16.篆刻使用的书体
印的名称与认识古印
书法是我国独有的艺术,它是以文字基础,通过笔墨使用的技巧,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抽象艺术。由于历代官方与民间的重视与提倡,书法几乎被所有的读书人视为既实用又能消遣的高尚艺术,更由于汉魏以后,行书与草书的流通与发达,把书法的艺术境界,发挥到了一种颠峰状态,确立了书法的美术性质及深度,促使书法不局限于整齐划一的篆隶正楷的图案性,而形成了一种可以与生理心理两方面相配合,能发展自己意趣,又能随意挥洒的艺术了。
在行草流行之前,能够保存古代书法艺术的实物颇多,骨、铜器、碑碣、简册等都是古代文字之所寄,我们可以由此窥探书法的源流。但我们如果从另外一件小的物品上观察,你或许有更明晰的了解与意外的收获,那便是我要谈的印章了。印与书法的关系太密切,从商周开始,便有印的前身「鉥」的存在,「鉥」最早可能是用作标志的,后来因为实用,就拿来作交易上的信物、官方授与权柄的代表物,随着朝代的更替,文字的演变,「鉥」虽然名称变了,但用途确至今未易。所以由鉥印上文字,便可以探源书法的演变,也可以借着这方寸之物,将篆书的意态与神韵,保存了下来。
书法艺术所以能提高,一方面是书体【行、草】的作用,但是另外一件促使书法美术性提高的原因,却是纸的发明与流行。没有纸,只靠竹木做的「简」书写是不能任意发挥的。而印章也在书法利用纸张为传写的工具之后,才由「封泥」的用途,改变成「濡朱」,由纯粹的信物变成与书法并列,钤拓之后,可以欣赏的文物了。到了元朝末年,王冕用软石【花乳石】制印之后,印才由铜玉一类的硬质材料,转变为可以由文人自己书写、自己刻制,不必再假手于工匠,借着刀的雕刻技巧,使「书」与「刻」融为一体,表现出多种不同的意境,甚至连古代所未有的意韵,也都能从石质印材中刻划而出,达到美术上所谓的一种高境界,于是篆刻便不再附庸于书法的范畴内,而坚强的站立起来,成为与「书」「画」鼎足而三的艺术了。所以我一直认为:纸的发明是书法的强心剂,而软石【寿石、青田、昌化等】的出现与使用,也促成篆刻艺术的成长与发达。
因为篆刻与书法的关系甚为密切,书法的演进,直接地影响了篆刻的发展,所以不得不在开始之初,略为提叙。更因为雕刻艺术,必需通过布局与篆刻的技法,才能达成。学习篆刻者,不得不透过章法与刀法,而上窥「书」「刻」契合的境界,所以刻制的技巧,实为初学者所必究。前人所着有关篆刻技法的书籍,因限于印刷条件,未能逐一阐述,使没有师承的学习者,无法自由修而窥其堂奥。现代印刷技术的进步,可以负起这项传导的任务,使篆刻的技法,透过插图的传真,让读者得篆刻的技法,透过插图的传真,让读者得到相当满意的收获。所以愿意就个人所知从篆刻的欣赏至印章的刻制技法作有系统的叙述,供给学习篆刻者参考,更希望篆刻的先进与同道们,赐予指正。
一、印的名称
章始于何时,虽不可考,但在商朝之际,已有印的存与使用,则是不争的事实。在那时代,无论官方与民间用印都一律称作「鉥」,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秦以前的印章中,尚未发现有印字的存在,于是我们就把这一个时期的印称之为「古鉥」。在古鉥中,鉥字的写法有好多种,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三类,一类是只有一个「朮」字而无其它边旁的,这一类我认为是比较原始的鉥字,也即是鉥之本字。第二类是从土旁作「朮」,第三类是金旁作「鉥」,从土从金是因为镕铜铸印,系先以土作坯而印的本身又是铜制的。这在当时六书的会意与指事已经通行之时,应该是很自然的事。
秦始皇统一天下,自称天子,并用玉做玺,于是群臣平民均不敢再用鉥字,又因为自秦以后,天子之印,均用美玉制作,不再用铜,所以鉥又从玉为「玺」了。天子既然以玺为专用词,士大夫及平民阶层便以「印」字代替了「鉥」,便成了后世通称的「印」了。
汉代沿用秦朝制度,天子之印称玺,平民称印,或「印信」、「信印」,但太守将军食俸二千石以上的官吏可以称为「章」,于是印的名称又多了一个「章」字。汉祚八百余年,印章的流通甚广,印的制度也颇为完备,所以后世多将印与章合称为「印章」。
隋唐的印,虽然仍沿袭汉代的制度,但到了武则天作了女皇帝之后,她认为「玺」字与「死」字音近,把天子所用的「玺」改为「宝」。于是从她以后皇帝便均将自己的印称之为「宝」了。在民间,因为印已由「封泥」变为「濡朱」,同时由于纸的发达,在洁白的纸面上钤盖了朱红的印章,非常悦目,于是便称为「朱记」简称为「记」。
宋代以前,印的用途,已逐渐扩大了范围,文人读书的书斋和其它轩馆,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