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15战斗机精选
苏-15战斗机
苏-15是苏联霍伊设计局设计的单座双发全天候截击机,北约组织称它为“细嘴瓶”(Flagon)。50年代末,苏联军方要求发展一种作战半径较大,爬升性能好,速度在M2.5一级的全天候截击机来取代苏-9。苏-15就是按照军方的这一要求发展的。苏-15是前苏联第一种性能比较完善的全天候截击机,采用复合三角翼(原型机为纯三角翼)、尖机头两侧进气的总体布局,兼顾了低速与高速飞行的需要,同时在水平尾翼前方的机身两侧装有两块减速板,用于空中及地面减速。飞机推重比大,翼载荷比较小,具有较好的飞行和机动性能。与西方同类飞机相比,其缺点是航程比较短,电子设备不完善,座舱视界较差,早期型别没有装机炮。在1978年和1983年,前苏联的苏-15战斗机曾经两次攻击韩国的民航客机,造成了伤亡近300人的严重的事故,苏-15也因此而”臭名远扬“。
七十年代末期,苏-15是前苏联高度保密的机种之一,只配置在苏联本土,没有进驻华约其他国家,也未出口。
1967年苏联航空节时,10架苏-15作了编队飞行表演。1969年开始进入苏联防空军所属的歼击航空兵服役,逐步取代苏-9,成为歼击航空兵的主力飞机。1977年装备数量增至850架。据说,1977年苏-15已逐渐停产,到1988年仍有400架左右在服役。
据分析,苏系截击机从50年代的苏-9到60年代的苏-15,逐步完成了从简单灵活的轻型截击机到设备复杂的全天候截击机的过渡。苏-15仍然采用有尾三角翼的气动布局形式。为提高性能和全天候作战能力的需要,机翼形状作了修改,机头雷达加大了。
下面介绍“细嘴瓶”F的设计特点。全金属悬臂式中单翼,内翼段后掠角53°,外侧后掠角37°,在不同后掠角翼段之间有与机身垂直的很小的无后掠角翼段。双三角翼的设计,较大的改善了飞机的起降和大迎角飞行性能。但尽管如此,该机的起降速度仍然相当高。机翼外翼段前缘向下弯曲,以改进操纵性能。在两侧翼根向外70%处上表面有翼刀,外翼段的后缘有副翼,从副翼内侧的机身有襟翼。机翼无上、下反角。
机头有单座封闭式座舱,其截面基本上是圆的。座舱有向后滑动的气泡形座舱盖。机头雷达罩为尖顶形,其他各型的雷达罩为锥形。冲压式进气道位于座舱两侧,进气口呈楔形,进气量靠垂直的可调斜板调节,进气道外侧开有辅助进气口,尾翼前的后机身两侧上下各有一对门板式减速板,没有尾腹鳍,当速度超过M1.8以后,飞机靠自动增稳系统来提供方向安定性。另外,后机身有加力燃烧室冷却进气口。
据西方媒体称,苏-15的操纵性能并不太好,飞行员操作失误时,飞机易于进入失控状态。
悬臂式全金属结构,各个翼面均有后掠角。全动式平尾装在稍微靠下的位置,有上反角,平尾翼尖装有防颤振配重杆。垂尾的顶端装有甚高频/超高频天线,后缘装有雷达探测天线,垂尾的底部有减速伞舱,方向舵无配平调整片。
起落架 前三点可收放起落架,均为单轮,前轮向前收起,主轮向内收入主起落架舱内。
两台图曼斯基P-13Ф-300加力式涡轮喷气发动机,单台不加力推力64.7千牛(6600千克),单台加力推力70.6千牛(7200千克)。与同时期的其他战斗机相比,苏-15有着较高的最大速度与爬升率。
机头有大型X波段“跳跃旋转”火控雷达。COД-57M空中交通管制/选择识别装置,CPO-2敌我识别器,“警笛”雷达警戒系统。
苏-15的光学瞄准具
武器 正常武器是翼下挂架挂两枚AA-3“阿纳布”空-空导弹,一枚半主动式雷达制导导弹,另一枚为红外制导导弹。中机身下两个并排挂架可挂其他武器或副油箱。估计没有装机炮。
该弹是苏联自行研制并装备国土防空截击机的第一种中距雷达型空空导弹,取代仍在服役的РС-1/2近距雷达型空空导弹,后者的主要问题是射程短、与机载雷达不匹配。由于50年代中期,在РС-1/2导弹基础上改进的К-6半主动雷达型空空导弹系统,最终未获准投入批生产,因此苏联国土防空空军决定研制中/远距新型空空导弹系统,装备新型防空截击机如雅克-28、米格-Е-152、苏-11、图-128等。当时,参加竞争研制的单位有四家飞机设计局和两家导弹设计局,从而造成研制工作大量重复。
米高扬和古列维奇两个设计局推出的导弹是两级式远距空空导弹,其系统代号为К-9或К-155,其载机为米格-Е-152截击机,在1961年土希诺机场举行的苏联航空节上由米格-Е-152截击机翼下挂两枚模型弹参加飞行表演,西方和北约集团给予其编号和命名为AA-4“锥子”(Awl),1962年随着米格-Е-152截击机计划被取消而停止发展。
拉沃奇金设计局推出的远距半主动雷达型导弹,其系统代号和编号分别为К-15(K-15)和Изд.175(Izd.275),载机为Ла-250“水蟒”(Анаконда)远程截击机,整个系统代号为Ла-250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