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精选.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精选

考点20:理解北魏教文帝改革的内容及影响(b) 考点21、理解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b) 北魏孝文帝 北魏孝文帝 (467—499),鲜卑族人。地主阶级的代表,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之一。 (一)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北魏孝文帝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促进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不顾群臣以撞死在祖宗灵前相威胁,毅然进行了改革。在485年孝文帝颁布了均田令,政府把掌握的土地分给农民。在494年乔迁洛阳城,并下令鲜卑人改用汉姓,改穿汉服,学说汉话,提倡同汉族人通婚。北魏政府还采用了汉族统治阶级的政治制度。 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内容 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⑴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 ⑵统治者都调整统治政策,减轻农民负担。 ⑶都重视农业生产,提倡节俭、、、、、、 以上帝王的治国措施对今天有何借鉴意义? * 历史上重要事件与人物 北魏孝文帝 材料: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左》《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以上材料说明孝文帝在哪些方面的造诣?有何影响? 迁都洛阳 材料 史书记载,孝文帝与心腹大臣拓拔澄讨论迁都洛阳的问题。孝文帝表示:“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和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拓拔澄的回答是:“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 为什么孝文帝要迁都洛阳? 推进汉化政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从材料中,你能获取有关孝文帝改革的哪些信息? 1、解决农民问题 2、学习先进的汉族文化 把都城迁到洛阳 鲜卑官员要说汉语 鲜卑族人改穿汉服 鲜卑族人改用汉姓 ??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学习汉族的礼法 与汉族人通婚 均田制,是农民获得耕地,但需要缴纳赋税 北 魏 孝 文 帝 改 革 鲜卑族的变化 改汉姓 学汉话 易汉服 通婚姻 汉族的变化 胡床 方凳 圆凳 仿汉制 北魏孝文帝改革,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鲜卑族人学习和吸收中原汉族先进的文化,大大加快了北方民族融合的过程。 材料 :对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学术界基本持肯定态度,但也不乏不同声音。有学者认为造成北魏后来局面的根源,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孝文帝改革。因为,孝文帝舍平城迁洛阳,改鲜卑武勇之风为汉人文弱之风,进一步削弱北魏军事力量,这是他终不能强大魏国的重要原因。并说孝文帝的改革,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文缛节,丢掉的恰恰是拓拔的长处——勇武质朴,这就加速了北魏的衰亡。 你同意上述见解吗?谈谈你的看法。 全面辩证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 沿袭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重视地方吏治 重视农业生产,减少力役,不误农事 勤俭节约 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戒奢从俭 减轻农民的兵役、徭役 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 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贤人,励精图治 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 汉文帝 汉景帝 唐太宗 唐玄宗 文景之治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 王制》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 。 ——《贞观政要》卷一《君道》 1.材料反映唐太宗怎样的认识? 2.为什么会有这种认识?为了先存百姓他又采取什么措施?结果如何?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 ——《贞观政要》卷一《君道》 “开元盛世”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狼, 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 男耕女桑不相失 。 ——杜甫《忆昔》 你能描绘一下开元盛事的情景吗 开元全盛时国富民安的繁荣景象:小城万户,粮仓满溢;出门畅通,路不拾遗;货物流通,男耕女桑的小康社会。 唐太宗说:昔人谓御戎无上策,朕今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岂非上策乎?““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又说: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弊中国,所获无几,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

文档评论(0)

pfenejiar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