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与道 2011年上学期文化素质教育讲座.pptVIP

老子与道 2011年上学期文化素质教育讲座.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子与道 2011年上学期文化素质教育讲座

老子与道 2011年上学期文化素质教育讲座 联系方式:xdzy2010@126.com QQ:308460464 推荐参考书目举要 [1]荆州市博物馆.郭店楚墓竹简.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2]刘信芳.荆门郭店竹简老子解诂.台北:艺文印书馆,1999. [3]廖名春.郭店楚简老子校释.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尹振环.楚简老子辨析.北京:中华书局,2001. [5]高明校注.帛书老子校注.北京:中华书局,1996. [6]河上公.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北京:中华书局,1993. [7]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校释.楼宇烈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08. [8]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北京:中华书局,2009. [9]刘笑敢.老子古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2006. [10]张松辉.老子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老子其人其事 老子,生卒年不详。其人自西汉初年以来就神秘化了。《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里讲到三个老子,即李耳、老莱子和太史儋。 学术界一般认为,“老子者,楚苦县(今河南鹿邑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多称老聃,约与孔子同时而年长。相传孔子曾问礼于老子。《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吕氏春秋.当染》、《礼记.曾子问》、《庄子》等有相关记载。 司马迁云:“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所终。” 目前所见通行本《老子》五千言,是以王弼注本为本,实依据于东汉时《河上公老子章句》本。 根据目前考古发掘所知,已有新的更古老的文本。1973年,长沙马王堆帛书本与通行本大体相同,个别字句略有出入,只是上下篇排序正好相反。(甲本篆隶之间,不避刘邦讳,汉高时,前206-前195年;乙本为隶书,避邦字讳,不避惠帝刘盈讳、惠帝或吕后时期,前194-前180年)。 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一号楚墓出土的《老子》竹简本。竹简本内容与通行本、帛书本有较大差异。文字仅2000言,约为通行本五分之二,既不分篇,也不分章,与通行本八十一章的排序大不相同,更重要的是,有些关键字句有很大差异。三种不同形成到竹简上、整理者分为甲、乙、丙三组。抄写时间约在两千三百年前左右。 老子哲学博大精深,对后世影响巨大、长远、多方面。老子思想中任自然的方面,为后来庄子发展形成从自然而求个人之解脱;讲权术的方面,为后来韩非所发展,以重权术而为帝王所赏识。 然而,最新的发现却表明,老子思想的形成、传布、到定型有一个过程,内容也逐渐发生变化。通行本对“礼”断然否定,与老子史官身份和孔子问礼的史实不一致,并激烈抨击“仁义”,而仁义观念于战国时才有广泛影响,由此可怀疑,通行本非老子原始。竹简本的出世,无疑提供了有利证据,竹简本共三组,包括道论、修道和治国三个方面的内容,基本上已构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老子思想的渊源 老子思想极具原创性,但有其文化积累、经验性和实践智慧为基础,班固《汉书.艺文志》说:“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之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老子作为周王室守藏史的身份及其知识结构,对于其哲学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①中华史前文化。老子道论中混沌、清浊、无名之朴的说法明显吸取了史前创世神话中的资料。贵阴守雌的处世态度也渐看到母系氏族社会的遗风和影响。无为而治、功成身退的政治主张肯定从黄帝、尧舜古老政治智慧传承中受到启示。 ②三代兴亡的历史经验与思想成果。《汉书.艺文志.诸子略》之道家中曾排列了《伊尹》、《太公》、《圭甲》《鬻子》等书,这些书中的人物及其言行、智慧为老子所熟知。《周易》等文献中可看到老子思想渊源 。 ③哲学思想的积累。主要是道论之抽象,及其辩证法。 ④老子有渊博的知识涵养,熟悉天文历史、军事、医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对其道论形成有重要作用。 道的提出 道成为最高的哲学范畴,经历了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由道路之道上升为具体规律或法则之道,再上升为普遍规律法则之道;最后上升为宇宙的本源之道。老子实现了这最后最关键一步。 老子贡献就在于以“道”为中心,创造性地建立了一个道家哲学体系,成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道字的写法,西周的《貉子卣》中的道字、《金文诂林》所收的六种写法和春秋时期铜器铭文中导字的写法: 道能抽象成为最高哲学范畴的三个内在根据 第一个内在根据:道取象于人行于途中。 第二个内在根据:道含有始、大、本的意蕴。 第三个内在根据:道与导的内在关联。 第一个内在根据 一般认为甲骨文中尚未发现道字,金文中,道为行字中间夹一个首字(取人行于路途之象),竹简老子中为“彳人亍”,即人在路上行走,即道路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