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 高分子化合物中毒
第七节 高分子化合物生产中的毒物中毒 从2006年10月14日开始,国家质检总局对国内的食品保鲜膜市场进行了专项检查,范围包括全国所有47家食品保鲜膜生产企业,要求含DEHA的PVC保鲜膜一律退市。 国家质检总局宣布从2007年8月底开始,所有在市场销售的食品包装将全部经过QS认证方能上市销售,届时,对于产品环保、毒害、气味、质量都会有严格的认证标准;无QS认证标志的包装产品将会被查处。 保鲜膜三大类牋? 聚乙烯,简称PE,这种材料主要用于食品的包装,像我们平常买回来的水果、蔬菜用的这个膜,包括在超市采购回来的半成品都用的是这种材料。 聚氯乙烯,简称PVC,这种材料也可以用于食品包装,但它对人体的安全性有一定的影响; 聚偏二氯乙烯,简称PVDC,用于熟食、火腿等产品的包装。 概 述 ◆高分子化合物(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又名聚合物或共聚物,是指由一种或几种单体,经聚合或缩聚而成,分子量达数千至数百万的化合物。分子量范围在104~106。 一、分 类 天然 纤维(羊毛和麻)和橡胶 合成 橡胶 丁苯橡胶、氯丁橡胶 塑料 聚乙烯、聚氯乙烯、含氟塑料 纤维 涤纶(对苯二甲酸二乙酯)、腈纶(丙烯腈) 二、生 产 过 程 生产基本的化工原料 合成单体 单体的聚合或缩聚 聚合物树脂加工制成成品 基本原料 单体 高聚物 成品 助剂 ◆单体(monomer) 组成高分子化合物的简单原料。 ◆聚合(polymerization) 许多单体连接起来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过程,不析出任何副产品。 CH2=CH2 (CH2=CH2)n ◆缩聚(poly-condensation) 单体间缩合析出一个分子的水、氨、氯化氢或醇 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如:聚氯乙烯塑料的生产过程 石油 / 轻柴油 / 乙烷 乙烯 氯气 二氯乙烷(EDC) 氯乙烯(VCM) 聚氯乙烯(PVC) 薄膜、管道、日用品 裂解 煤 电石 乙炔 氯乙烯(VCM) 聚氯乙烯(PVC) 氯化氢 原盐 烧碱 氯气 氢气 + + 电力 氯化氢 1.生产基本的化工原料 石油裂解气 不饱和烯烃和芳香烃化合物(三烯烃、三苯、炔) 煤焦油 天然气 少数农副产品 2.合成单体 原料 方法 合成法 丙烯+氨+氧 裂解法 乙烷、丙烷、轻油、重油 防护重点 不饱和烯烃、芳香烃及其卤代化合物、氰类、二醇和二胺类,对人体健康有影响 丙烯腈 乙烯 3.单体的聚合或缩聚 单体 高聚物 助剂 聚合或缩聚 4.聚合物树脂加工塑制 高聚物 成品 (助剂)加工成型 热裂解产物 三、高分子化合物的毒性特点 成品本身无毒或毒性很低 毒性主要取决于其所含游离单体的量和助剂的品种 高分子化合物在加工、受热时裂解气和烟雾的毒性较大 联合作用 助剂与单体 相加作用 助剂、单体与噪声 增毒作用 裂解气的产生及毒性 氧化产生 与氧接触,并受热、紫外线及机械作用,被氧化产生热分解产物 加热产生 加工成型过程 与加热温度相关 聚氯乙烯 300℃:HCl,CO2;600℃:光气、Cl2 聚四氟乙烯 510℃~700℃,全氟丁烯由微量增加至30%,毒性也随之增加 裂解气及残液中有多种有机氟气体,八氟异丁烯,引起急性肺水肿 四、高分子化合物的毒性 刺激作用 致纤维化作用 聚氯乙烯粉尘 远期效应 致癌、致畸、致突变 氯乙烯为人类肯定的致癌物 氯 乙 烯(vinyl chloride,VC) H2C=CHCl 一、理化特性 一般性状 无色气体 略有芳香味 加压冷凝易液化 沸点低 -13.9℃ 易燃易爆 爆炸极限为3.6%~26.4% 溶解度 微溶于水,易溶于脂质 阳光直射下聚合成粘稠液体 二、接触机会 主要作为制造聚氯乙烯的单体 可与丙烯腈、醋酸乙酯等制成共聚物,用作绝缘材料、黏合剂、涂料、合成纤维、薄膜等 可以作为中间体或溶剂 聚合、清洗或抢修转化器、分流塔、贮槽等 ,接触高浓度氯乙烯 三、毒理 吸收 呼吸道 主要途经 皮 肤 液态,量甚微 代谢与排出 分布 以原形经呼吸道排出 82% 分布于皮肤、肝脏、肾脏等器官 18% 氯乙烯 P450 氧化氯乙烯 谷胱甘肽 氯乙醛 S-甲酰甲基谷胱甘肽N 醛脱氢酶 氯乙酸 S-甲酰甲基半胱氨酸 谷胱甘肽 氧化 氧化 S-羧甲基谷胱甘肽 S-(2羟乙基)-半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