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都是DV惹的事
随着数码新科技的问世,DV这个新鲜事物在上海民间也风靡起来。本文所记述的就是闸北文化馆近年来所创办的聚集影视沙龙背后的故事。
一 发起人打造DV交流平台
上海聚集影视沙龙成立也是前两年的事。发起人粱大明原是一家煤气公司的职工,业余时间喜欢摄影,后因工伤回家,在家呆着觉得无聊,四年前他就买了台大型专业数字摄像机给单位搞产品、商务摄像。由于常在外面跑认识了许多朋友,又看到社会上到处都有摄影沙龙,能否办个DV沙龙呢?他把自己的想法和几个搞婚礼摄像的朋友一商量,大家一拍即合,就这样,上海市第一家民间自发的DV沙龙应运而生。为了切磋技艺,提高摄像水平,他自掏腰包,带着十多个下岗、下海的业余摄影爱好者、DV发烧友,请来上海著名电视专业老师给大家上课,一会在市工人文化宫,一会在闸北党校。有时没有场所,就到发烧友家里办艺术摄影和婚礼摄像交流碰头会。随着DV走进千家万户,报名参加DV沙龙的人多了,影响搞大了,选个固定场所就尤为重要了。闸北区负责群众文化的一名干部知道这事后,就主动联系闸北文化馆,征得领导同意后,他们于03年底正式成立了聚集影视沙龙。后来,队伍渐渐发展壮大,一些在职的年轻人也加入进来,影视发烧友一下子就突破了四五十。现在,他们基本上每月安排一次DV作品交流会,每年春秋组织两次去外地风景区采风。在交流会上,这些DV发烧友拿出自己拍摄的婚礼带和风光旅游片给大家鉴赏,有的将自己的好机器、好设备拍摄制作的片子毫无保留地介绍给大家,有的将自编自导的艺术作品让大家评头论足。不少发烧友通过这个交流平台,DV拍摄和后期制作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的业余水平有的已和电视专业人员不相上下。就连上海、东方电视台几位颇有资质的专业人士看了他们的片子都为他们的拍摄技艺和制作水平而称赞不已。
二 瞧这几家人
在闸北文化馆聚集影视沙龙里,有这么一家三口人:男的叫斐亚良,女的叫张素珍。两口子下岗在家,平时爱搞摄影、摄像,儿子在上海大学攻读影视专业。每遇年轻人结婚找上门来,他俩总是一个摄像,一个摄影,忙得不亦乐乎。有时夫妻俩常为取景、采光、角度而争得面红耳赤。遇上节假日,还叫来儿子为他们打灯光,当他们的技术顾问。今年夏天,听说东方电视台成立百姓摄像俱乐部,夫妻双双都报名加入。听记者说当前宣传重点是建设节约型社会,他俩还走上街头用心寻找新闻题材,采访社会新闻,作品先后被东方电视台和闸北有线电视台采用。今年五十九岁的吴瑛,是个摄影、旅游迷,十多年来,她拍的风光、人物艺术照常在全国、全市获奖。家里的摄影报刊杂志和信函堆积如山,胶卷照片更是多如牛毛,二十多个平方的屋子没有座椅,没有吃饭的台子,衣柜和冰箱放的不是衣服、素菜,就是获奖证书和胶卷。她对生活一点也不讲究,家里最值钱的东西就是五六部专业照相机和高档镜头。去年她参加了聚集沙龙以后,还特地买了一台DV摄像机,将出外旅游的风光景拍摄下来,请沙龙发烧友进行讲评。她说:“什么也不要留下,只要把脚印留下;什么也不要带走,只要把摄像带走。这就是我最大的乐趣。”和她相依为命的儿子,常常三班倒。只要有假,他就陪母亲一起出外旅游拍照片,去年母子俩还到新疆拍了DV风光游览片呢。
三 “双枪”并用显身手
在影视沙龙里,会玩DV和照相的很多,但同时耍“双枪”的也不乏其人。发烧友张国钧就是其中之一。今年五十多岁的他。在年轻人婚礼仪式上,常常是一手拿相机抓拍珍贵的镜头,一手“扫射”动态的现场。无论是构图取景和角度,他都能成竹在胸,独具匠心。沙龙的发烧友都戏称他是《江姐》里的双枪“老太婆”。沙龙里有句行话说得好:三等人拍摄靠器材,二等人拍摄靠技术,一等人拍摄靠创意。张国钧在拍婚礼摄像时靠的正是这种创意而赢得年轻人的青睐。常给他剪辑带子的制作人李建荣说“老张每次拍的带子最好剪,他拍的有思路,有意境,编辑时不费什么时间。”
沙龙副理事包秀华也是耍“双枪”的高手。以前,他无业在家,每月经济来源靠的就是婚纱摄影摄像。自从学会剪辑制作技术以后,他的兴趣更为广泛。今年七月,沙龙介绍他加入东视广角百姓摄像俱乐部以后,他又对社会新闻产生了兴趣。平日里,他常常注意从报纸杂志上寻找题材,一有线索,他就带上DV上门拍摄。有一次,他从《新闻晨报》上发现有个化名叫小荷的女人,因为一次车祸下身瘫痪,爱情历经坎坷。他得悉后,很感兴趣。不久,小荷终遇知音,并让小包去拍结婚仪式。小包欣然命往,在后期制作中又精心包装,深受小荷的感激。
四 后期制作如醉如痴
说起后期制作,在聚集影视沙龙里,有两位发烧友值得一提。一个是前面提到的李建荣。他在吴淞海事局上班,每上一昼夜,休息两天。他的业余爱好就是旅游,婚纱摄影摄像,特别精于后期制作。他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