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论文:理答遇浮萍 智慧来应对.doc

小学语文论文:理答遇浮萍 智慧来应对.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论文:理答遇浮萍 智慧来应对

理答遇浮萍 智慧来应对   理答前奏:山重水复疑无路 课堂教学是一首流动的音乐,即使教师在课前备课时,认真备学生、仔细备教材、牢记每一句话,但是在课堂上随时都会有不确定的音符带来新的乐章。因为每个学生的答案都不是老师能完完全全能预设得了的,老师想要的答案也不是任何时候学生都能无条件吻合的。 本文中提到的“浮萍”就是孩子对文中内容或词语理解得不够透彻,不够深入,浮于表面时,我们老师应该如何理答,让孩子的答案达到一定的深度,有一定的内涵。这也是我们一线教师头疼的一个问题,有些教师往往归于孩子不善于思考,想得不到位。其实这不仅仅是孩子一方面的问题,关键还是要看老师如何引导孩子去理解,让孩子有深刻的体验。 例如:我在教学《金子》这篇课文时,遇到“不无骄傲”这个词语时,学生只从表面理解该词语,认为“不无骄傲”就是“不骄傲”的意思,让我大吃一惊,因为我认为这个词语是在课文最后一小节出现的,通过对课文前面内容的理解,学生应该很容易理解到文章的主人公是依靠自己的聪明智慧和勤劳能干获得成功的,在文章的最后应该水到渠成地很自豪地说:“我的金子就在这块土地里,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然而,学生却没有感受到此时的主人公是很自豪的。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孩子理解到这一点呢? 另外,我在教学《微笑着承受一切》时,桑兰受伤后,队友们看到她伤势这么严重,又不能参加比赛实现自己的梦想时,便“失声痛哭”。学生认为“失声痛哭”是没有声音的哭,这种从表面理解词语的方法确实是一种好方法,但在对一些特殊的词语却起到了恰恰相反了;作为教师应如何应对学生这种答案,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呢? 二、理答策略:条条大路通罗马 糟糕版理答 基本版智慧理答 升级版智慧理答 不对。 这个词语好像不是这个意思? 反问指导型:对于没有认真思考,直接片面理解词语的学生,我们也不能直接给予否定,因为一些词语的的确确可以通过字面去理解的,如“惊呆”,就可以理解为吃惊得呆住了,“急切”也可以理解成着急迫切,这也是孩子遇到陌生词语时紧急处理的一个办法,因此教师不能直接否定,反之,则应该,用反问的口气追问“不无骄傲“真的是“不骄傲”吗?反应快一点的孩子一定发现老师这么问,总归有点不对劲,会再看看“不无骄傲”,可能就可以找到其中的答案。如果孩子还未理解到位,教师可以抓住“无”,让学生理解,“无”是“没有”,那么“不无骄傲”就是“不没有骄傲”,其实就是“很骄傲”、“非常骄傲”的意思。 关结点:1、抓住关键字,让孩子领悟。2、抓住逆向思维的方式,让孩子自己找答案。 坐下来先听别人说。 谁来帮帮他呢?请你拨打好朋友的求救热线,两个人的智慧一定不简单。 绣球转抛型:一个孩子站起来回答问题不对时,教师一再揪住不放,孩子可能会更加紧张,反而不知如何更好,此时不如可以让她找自己的好朋友帮助回答,这样不仅可以缓和一些紧张的气氛,同时也给了同学之间相互学习的机会,小朋友儿童版的语言,可能比老师的讲解更易于理解和接受。另外,要让抛出去的绣球再带着最佳答案抛回刚才孩子的手上,岂不是也给了孩子一个缓兵之计。 关结点:1、关键时刻搬来救兵,给孩子一个台阶下。2、完美答案出来后,不妨再给刚才的孩子一个机会。 理解得恰恰相反。 你好像理解反了? 化难为简型:对于“不无骄傲”这个词语,教师可以顺势引导“恰恰相反的是不是不骄傲而是?”学生通过老师探问和引答很容易找到了正确的答案。教师也可以再问“为什么此时的彼得弗雷特是很骄傲呢?”学生很容易从彼得弗雷题的话语中找到答案,因为他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 关结点:1、教师化主观题为客观题,不妨也给孩子两个选项,让学生从教师的选项中领会正去正确的答案是什么。2、化难为易之后,联系上下文再来理解就水到渠成了。 刚才前面学的你根本不理解? 联系上下文再想想呢? 联系语境型:上面的两个例子,教师其实预设的就是孩子根据上文的理解应该完全可以理解这两词的意思,但是学生的答案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足可以化解学生的“答案浮萍”,联系上文去理解这个词语,这不仅可以让学生重温这个人物形象,更学会了一个重要的方法:联系上下文去理解词语。 关结点:1、再读文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是很好的方法。2、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时,可以有很多解决问题的方式。教学其他手段: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 三、智慧理答: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刨根问底,水到渠成师:再看“收拾”。这个词谁读懂了? 生:“收拾”就是欺负我。我就打你。   师:请你读读书上的最后两节:(生读书)   师:懂了吗?   生:就是把你打死   师:是我吗?(笑声)   生:就是把杂草毒死。   师:对,“收拾”在这里就是这个意思:你是怎么懂的?   生:我读了后面的课文懂的,后面写“杂草纷纷倒了下去”。   师:倒下,就是完蛋了,被消灭了。这下你是真的懂了。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