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语文论文:记高年段语文生活化教学的一点感悟
巧还文本语言庐山真面目
——记高年段语文生活化教学的一点感悟
内容摘要:
每一个人的成长都带着生活的烙印。生活的距离有多远,心就有多远,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实。如何让文本语言成为一种可触摸的生活的真实存在,让孩子的心和文本生活、课堂生活贴得更近呢?那就需要我们教师巧还文本语言庐山真面目 :一、在与文本生活的对比中触摸文本的内涵。二、在对文本语言的联想中触摸生活的真实。三、在对文本语言的拓展中感悟生活的真谛。
关键词:
文本生活 孩子生活 对比 联想 拓展 可触摸的生活
本是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孩子读着读着却笑出了声;本该乐滋滋地去读的一段文字,孩子看了却怎么也提不起神;你在讲台上讲得津津乐道、不亦乐乎,孩子却在一旁冷眼旁观……也许是我的课堂设计不够精彩,也许是我的语言不够煽情,每当在课堂上唱独角戏的时候我就会这样自责,当然也免不了责怪孩子的不谙世事,埋怨教材编写得过于深奥。可是,随着教学阅历的增长,我渐渐发现问题的真正的症结所在:我们的课堂是生活的一个缩影,是生活的一段经历和一种提升,是多样文化熏陶的“大礼堂”。每一个人的成长都带着生活的烙印。生活的距离有多远,心就有多远,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实。语文课堂要成为一种真正鲜活的生活,使教学过程成为启人心智、怡人心境的精神漫游,只有想法设法巧还文本语言的庐山真面目,让文本语言成为一种可触摸的生活,才能让孩子的心和文本生活、课堂生活贴得更近。
一、在与文本生活的对比中触摸文本的内涵
小学语文高年段教材的文本所涉及的故事,有很多是主人公的一段独特的生活经历,对于高年级的孩子来说,虽已有一定的语言领悟力,但由于受生活环境等条件的限制,它与孩子已经经历的或正在经历的生活,会存在很多的不同。此时,如果不能很好地在孩子的生活和文本所诠释的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孩子便很难与文本产生强烈的共鸣。
【一点困惑】
记得教《水》这篇课文,当孩子们初次读到“先是像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水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时,许多孩子捂着嘴在偷偷地笑,我很清楚,那一脸坏坏的笑绝不是因为作者的全村老小终于可以在雨中痛痛快快地洗一回澡了,而是在嘲笑孩子们在雨中光着身子的形象很是不雅,即使“男人们穿着长裤,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依然让他们窃笑不止。
课堂上什么会出现这么多张“不怀好意”的笑脸呢?因为他们还无法想象“我”的家乡缺水到何种程度,因为生活在“江南水乡”的孩子们,不仅从来没把下雨当过节,更是从来没有过如此疯狂的举动,这让他们如何能理解此刻雨中人们的一举一动呢?
【一种做法】
所以,读完这段课文后,我临时改变了教学计划,索性组织学生议一议:文中的人们还有哪些举动是让你觉得不可思议的,那时那个地方的人对“水”的态度和现在我们对水的态度还有哪些不同?由此听听他们的真实想法。
以下是孩子们七嘴八舌的交流——
生1:文中写道:“请我喝酒不如请我喝水”,这是村子里人说得最多的话。我们这里如果有人请喝酒,绝对不会说这样的话,只会爽快地答应,因为我们这里的水多得就是,谁会要喝水呢?
师:那么是不是说,他们那个村子里的酒特别多,水特别少呢?
生2:我想不是的,没有水哪来的酒喝呢?喝酒是一种享受,而喝水是用来活命的,当然是活命要紧了!
生3:“母亲用一把大锁锁住了水窖,也锁住了我们对水的渴望。”
我们家锁的是门,锁的是保险箱,谁会去锁水呢?因为水龙头一拧开来,水就会哗哗地流出来了。
生4:我乡下爷爷家就有一个地窖,以前用来储存板栗、山芋这些东西,就是从来没有储存过水,爷爷家的井水还用不完呢,又装了自来水。
生5:书上说四兄弟用一勺水冲凉,一勺水还不够我洗把脸。
生6:一勺水滑过身上的感觉是“我听得到每个毛孔张开嘴巴的吸吮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的血的流动在加快。我从来没有过这种感觉,水淋在身上,不是冷就是烫。
这番交谈之后,我问学生:“从这样两种不同的生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孩子们都说:“水真的很珍贵!”我又追问:“所以,你想,好不容易盼来一场雨,他们该怎么做?”
此时,有学生开始一本正经地读书上的这段文字。
但我还不满足,“穷追不舍”又抛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孩子们会脱得光溜溜的,至少也该穿一件小裤衩呀?” “想跟水作最亲密的接触!”“因为下雨的日子太少了,再不脱就没机会了。”……
【一点感悟】
正是在这种文本生活与孩子现实生活的对比中,学生发现了彼此生活之间的不同,而在发现这种不同的过程中,学生也渐渐悟出了文本作者讲述这件事情的真正用意,那就是——有水的日子真是幸福啊!我们只有多一点珍惜今天有水的日子的痛快,才能少一点明天没水的痛苦!
【一段回忆】
几年前,我曾到一所乡村小学支教,迎接我的是一群可爱的三年级孩子。记忆犹新的是我教《花瓣飘香》一课,当我深情并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