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山志-国立清华大学.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环山志-国立清华大学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藝術與設計學系 藝術教育與創作碩士班碩士論文 環山誌 —凝視那山的居民及其靈光再現 劉育仁油畫創作論述 Mountaineering Log - The Mountain Residents and Its Representation of Aura Art Works by Liu, Yu-Jen 指導教授 :張晴文 博士 研究生:劉育仁 中華民國一 ○三年六月 謝誌 能夠完成這本論文,首先要感謝我的指導老師張晴文老師 ,在研究及寫作的 期間 ,從寫作的內容與方向,到論文的格式及細節,都給予細心的建議與指導 , 使我在書寫的過程中思考到許多不同的層面 ,藉由寫作的釐清與探討,讓我能更 深入地挖掘創作的核心價值。而在多次的討論過程中,老師總能對研究的內容 , 提出許多寶貴的意見,使得論文的內容也因此能夠更臻完善 。在此 ,我要真摯地 向老師表達感謝之意 。 同時我也要感謝林欽賢老師,就作品的精神宗旨與形式特徵,提出了專業的 看法,並對文章的書寫給予建議,使我能以更有系統的方式 ,來探討研究的內容 與核心價值 ,實在令我受益良多 。再者 ,也要感謝高榮禧老師就有關的文獻資料 提出補充與建議 ,讓我在研究的過程中,透過有關文獻的探討,進而思考到更多 不同的角度 ,也使本論文的探討層面得以更加豐富且深入 。此外 ,我要感謝郭江 宋老師,毫不保留地分享寶貴的材料經驗,使得本論文之創作在材料的運用與製 作上,能以更好的方式呈現。 在漫長的研究與寫作過程裡,因為有同事們在工作上的協助,使我有更多的 時間可以投入於研究之中,也因而能更深入地反覆思考研究的課題以及寫作的方 式,謝謝你們的協助 ,讓我在忙碌之時,能有喘口氣的機會 ,你們的幫忙讓我備 感溫馨。我也要特別感謝長久以來一直支持我的家人,總是不斷地給我關心,父 母的辛苦栽培以及姊妹們的幫助 ,還有大阿姨的支持,因為有你們這一路來的支 持與相伴 ,我才能在藝術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 。最後,我要感謝養育我的這塊土 地,以及總是疼愛我的阿嬤與阿公,二十年前在這塊土地上玩耍的男孩,二十年 後在阿公、阿嬤一輩子辛苦耕種的田地上 ,找到了自己與土地最深的那份聯繫。 謹以本論文 ,獻給所有幫助過我的人,謝謝你們這些日子以來的協助與支持 ,謝 謝你們! I 摘要 本論文之創作研究,以我的家鄉土城山區為取材對象。在第一章緒論中說明 我從遊客隨手丟棄的垃圾出發,產生探討垃圾與自然環境之關聯的創作。並在不 斷走訪山林的過程中,發現了山區裡平凡或微小的植物所具有的生命力與純粹 性。開啟了以油畫為山區的居民「植物」畫「肖像」的創作方向,並經由繪畫的 儀式性產生具有「靈光」(Aura )的繪畫作品,賦予微小植物一種尊嚴與關注。 第二章學理基礎從林惺嶽(1939- )的作品談土地認同做開端,之後對油畫作 品的繪畫性作相關文獻的探討。接著分析浪漫主義中風景畫的精神所在,並對魯 西安 ‧弗洛伊德(Lucian Freud, 1922-201 1)筆下的植物作論述。其後對班雅明 (Walter Benjamin, 1892-1940)的「靈光」理論作深入探討 ,也探討西格蒙德‧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所提出的「熟悉的陌生感」(Uncanny ) 與約翰 ‧伯格(John Berger, 1926- )關於模糊影像的論述。 在第三章中對作品的理念與形式有逐一敘述,最初從淨山過程中去除不屬於 自然的垃圾開始,進而追尋自然原始的樣貌,探討植物自身的生命價值。也說明 靈光在我的作品中的意涵 ,以及在作品中如何藉由影像的素材,使其產生一種繪 畫的可能性。第四章中將「甜蜜之後」系列與「風景裡的靈光」系列作品,按照 系列的分類為各系列的作品做分析說明 。第五章中指出我因土地認同與繪畫性的 研究,而產生的系列創作與探討所具有的價值意涵 ,以及在數位影像發達的時 代,繪畫自身的定位與相關

文档评论(0)

sunhong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