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6中国网络生活红皮书.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中国网络生活红皮书

2016中国网络生活红皮书 010中国网络生活红皮书   混乱、隐私、道德、赢者通吃,网民围观,这也许可以概括2016年的中国网络世界。      2016年的中国网络世界,相当动荡。   1月,多家域名注册商宣布将停止解析个人已注册“,cn”域名,众多站长一片惶然。随后,谷歌高级副总裁和首席法律顾问大卫·多姆德(David Drummond)在谷歌官方博客上表示,考虑关闭“谷歌中国”和中国办事处。3月23日,折腾了两个多月之后,google,cn导向,谷歌“半退出”。7月,唐骏学历事件在新浪微博引爆,继而激发大规模讨论,“西太”成为流行词,但最终也无疾而终。9月,宜黄强拆事件引发微博直播,观者如潮,管理员删帖删到手软。10月,一场恶俗而毫无理性的“小月月”炒作陪我们度过了国庆假期。11月,腾讯和360终于撕破脸皮,大打出手,网民们各选阵营,不知应该被谁代表。   早年间怀揣着3寸盘就可以创业的互联网世界,变成了现在巨头争霸、分食市场的丛林。“云计算”变成“云算计”,拼PR变成拼RP,中国的互联网从未创新,只会抄袭,还未成熟,已经世故。启蒙时代已经过去,理想消逝、浪漫褪去,留下的只是金钱、金钱和金钱。      中国互联网的两条铁律      谷歌退出中国(内地)这件事情,会作为案例进入商学院的教材吗?不会的。它也许会作为案例进入公共关系学院的教材。   从头至尾,谷歌都是以非商业的理由在解释自己的行为。舆论和网民的反应也相应分化为几派,支持者、反对者、同情者、厌恶者都在以非商业甚至是很情绪化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几个月之后,除了“谷粉”仍心有戚戚、使用时经常遭遇断线之外,似乎谷歌退出事件的影响力也就到此为止了。   谷歌事件让我们唯一可以意识到的问题是:正如同现实中国社会的互不理解一样,中国的互联网世界也是由很多层级组成的,每个使用者接触的网站、服务和资讯有着极大的区别。他们互不理解对方在做什么、在关心什么。任何一件让某些人感到情绪激动的事情,也许就有上亿人不知道你在激动个啥。互联网似乎并没有让人们加强联系,反而扩大了沟壑。   但商业规律在继续运行,它们轻易就跳过了这些沟壑。随着谷歌离去,百度的市场份额飞速攀升,2016年第季度爬升到64%。百度2016年发布的“框计算”在2016年形成规模,同时引发争议。团购网站一夜之间勃发,但立刻就被成群复制,2016年8月的数据是:团购网站已达1215家,并以每天3家的平均速度增长。技术门槛低,快进快出,团购网站立刻成为了最混乱的类别。   今年的混乱还没有结束。就在不久前,360和腾讯的暗战终于撕破了脸皮。按照马化腾的说法,是因为周鸿神本想联合腾讯打百度,清除占后者收入30%的医疗广告,但马化腾不与其合作。并且,今年6月1日腾讯开始大力推行QQ电脑管家,而这正是360的核心业务。这就有点像桌游《三国杀》了,你不和我联手杀他,还要偷我的牌,那我只好先动手杀你了。但它们的战场选在了我们的电脑上,网民们必须选择立场,非此即彼。   “桌面右下角的战争”立刻开打,360声泪俱下,QQ大义凛然。网民意见也立刻分化,彼此视为仇雠,再次证明了中国的互联网是多么的分裂,网民的思想是多么容易被挑动。   2016年中国互联网的行业发展只用两篇文章就可以尽概:《计算机世界》7月刊发的《“狗日的”腾讯》,《创业家》8月的《站长已死》。前者代表对霸主的不满,后者代表对个体的惋惜。失去创新和个人竞争力,对于中国互联网向来不是新话题,但在今年终于引发了一点点悲戚的关注。   也许只有两条规律是中国的互联网行业的铁律:永远缺乏创新,永远都在打烂仗。      i字头的故事      9月17日上午8点整,北京三里屯的苹果店正式开售iPad。排在第一位的先生已经排了三天三夜,他兴奋地举起iPad的照片登上了众多报纸。几天之后这张照片也在微博和各个社区里疯传,得到的评论大多却是“SB!”。   真是不幸。中国人还缺乏对科技癖的必要理解,而实际上大多数科技产品的购买者也缺乏必要的科技知识。这是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怪圈。一个多月后,iPhone4的发售也证明了这一点。   iPad和iPhone4在中国变成了种奇怪的奢侈品和荣誉感。大量的购买者不是出于对产品的理解和对文化的认同,而是出于种炫富和炫时尚,豪掷万金扫货的故事也广为流传。   能够在美国、欧洲亲身买到i字头产品的为第一等人,能够在香港带回水货的为第二等人,能够在淘宝等各种网络代购店买到的为第三等人,能够在大陆的苹果店排队买到的为第四等人,这些人在金钱和地位构成的XY轴坐标系里排成了一条正弦射线。而在微博上等着中奖和大部分无计可施的人们则完全不入流。正如一条微博段子:“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们俩一起出门,你去买苹果四代,我去买四袋苹果。”   其实,大部分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5201314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20100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