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山区浅埋偏压隧道进洞技术研究.doc

工程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山区浅埋偏压隧道进洞技术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程硕士论文开题报告-山区浅埋偏压隧道进洞技术研究

编号: (注:本文只是作为学习参考作用) XXXX大学 工程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姓 名 所在单位 导师姓名 职 称 教 授 导师姓名 职 称 教授级高工 研究方向 地下与隧道工程 拟定题目 山区浅埋偏压隧道进洞技术研究 填写日期 2015年09月 XXXX大学研究生学院制 工程硕士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与应用价值,并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论文必须从下列选题中选择: 一个较为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的规划或研究 工程设计或实施 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应用 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的研制与开发 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国外先进技术项目 应用基础性研究、应用研究、预先研究 开题计划书主要内容应包括: 拟选课题的国内外动态、水平 拟选课题的目的、意义及该领域内存在的问题 预期达到的水平 选该课题所具备的条件 开题报告 国内外动态、水平 (1)大管棚法 Bartholomen[2]做出大管棚的主要支护技术作用为:①梁效应,就是在隧道开挖进尺中,在洞口位置打入一定的钢管,及时稳定隧道围岩和提供作业空间,后方的围岩形成梁式结构,将进一步稳固和加强围岩,防止坍方。②加强效应,在打入一定数量的钢管后,对围岩进行注浆加固,这样便可加强隧道周边围岩的稳固性。大管棚支护的优点是钢管足够长、性能足够硬、支护范围广、可以成功的控制围岩变形收敛,对大多数不良地质都有较好的适应性。 (2)注浆加固 注浆加固是一种改善围岩胶结性质,浆液充填岩裂隙和节理,将软弱破碎的岩块粘结成整体,从而的强度和整体性。注浆加固,不仅改善围岩的,而且大大缩小围岩,减小,改善受力状况。在隧道修建中, (3)注浆导管 注浆导管即超前导管注浆,其作用纵向支撑松散的岩体,由钢支撑和未开挖部分岩体支撑起中间部分的岩土体。这种方法对于裂隙发育的效果突出 (4)挡土墙及抗滑桩 2隧道洞口施工难点研究现状 隧道洞口施工,在很大一部分时间段里采用上下导坑方法,采取木支撑作为主要支护结构,但这种方法使得隧道面临安全威胁,无法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并且影响工程质量和施工工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奥法进入人们的视线,在一些山区浅埋偏压隧道中逐渐应用新奥法施工原理,运用锚杆、钢拱架混凝土综合支撑的支护结构体系,大大的增加了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又可提高施工进度、安全和质量等。我国的铁路事业发展时间较长,有了很大的技术沉淀,对于修建高速公路、铁路都有着独特的施工理念和设计原则,这些都是中国特色的施工体系理念,但隧道洞口的施工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隧道洞口段因为埋深较浅难以形成自承拱,由于隧道洞口开挖而引起的围岩松动加之雨水和地下水引起的渗流等原因, (1)隧道山体坡面崩塌及滑坡 隧道坡面崩塌及滑动是隧道洞口施工过程中较常见的问题同时也是易引发较大事故的问题,Tudisco Cosimo[6]将这一种地质灾害称职为山体崩塌。山体滑坡是指围岩在重力的影响下沿着坡面角度向下滑落的地质灾害。因此,在现代隧道施工中,隧道坡面崩塌及滑动事故在施工过程中常有发生,洞口边仰坡稳定性的问题日益受到业界学者的重视。 潘学政[]通过对隧道的滑坡现象分析研究,提出了隧道洞口施工中应进行监控量测,通过监控量测手段可以及时掌握围岩稳定信息,提前发现隧道洞口滑坡地质灾害,并且将监测数据反馈施工,及时调整应对措施。 程建军、廖小平、伍开江等[],Morgenstern-Price[9]极限平衡分析方法, 王国欣、谢雄耀,黄宏伟等[],横路头隧道洞口 (2)偏压 当隧道处于偏压地层条件时,洞口施工破坏了围岩原有的平衡状态,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王立忠、郭东杰[]对隧道的二次应力场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进行了研究。 2002年,中南大学杨小礼等[]将隧道受到偏压情况下,支护结构构件中的受力特征并就这种信息做了研究分析。同济大学朱合华等[]通过现场技术手段分析研究了隧道发生偏压的原因,并且将荷载效应反分析运用到偏压隧道的力学研究中。 2004年西南交通大学任桂兰[-15]教授进行了现场监控量测和数值模型试验,研究地质围岩岩层在不同倾斜的角度下,偏压隧道的围岩工程特性和二衬支护结构受力特征。进而为隧道的支护稳定信息提供数据支持。 2007年,西南交通大学邓彬[]在论文中 (3)地表下沉 隧

文档评论(0)

weizhent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