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刑法简论3中国刑法简论pptPPT.ppt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刑法简论3中国刑法简论pptPPT

*;第一讲回顾;第二讲;第一节 犯罪概述;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一)犯罪的特征;(二)犯罪的本质;*刑法的基本立场;二、犯罪构成 ;(一)四要件犯罪构成理论;(二)三阶层犯罪论体系;第二节 客观不法;2、国家工作人员93 (1)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2)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3)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 (4)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判断是否国家工作人员不在于行为人的资格身份,而在于行为人的职责。;(二)单位;30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基 本 特 征;处 罚 原 则; 1、双 罚 制 (1)单 位——罚 金 (2)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刑 罚 2、单 罚 制;单 罚 制 之 刑 法 规 定;危害国家安全罪之102-105; 二、行为和结果;犯罪客观方面的要件;①危害行为的含义和特征 危害行为是指在人的意志或者意识支配下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身体动静。 问:言论能否治罪? 思想——言论——行为;第105条 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 以造谣、诽谤或者其他方式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首要分子或者罪行重大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言论自由的刑法意义 ; 二、言论自由的限度 言论自由的限度实际上是社会中居于优势地位的一部分人能够容忍另一部分人表达不同意见的限度。在他看来,自由的威胁在于“多数的暴政”。 ——(英)密尔;三、思想言论罪是对言论自由这一基本人权的剥夺;四、言论自由在我国实现的基本路径;②危害行为的表现形式; B. 不作为 特定法律义务;能够履行而不履行 来源—— a. 法定义务 b. 职务或业务上的义务 c. 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 d. 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 C. 持有 对特定物品进行事实上和法律上的支配和控制。 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 持有假币罪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2)结果;犯罪的分类;三、违法性;(一)正当防卫;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的条件;无限防卫权;(二)紧急避险;   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第1款中关于避免本人危险的规定,不适用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紧急避险的条件;(三)其他正当行为;第三节 主观罪责;※ 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 刑事责任能力程度;1、刑事责任年龄;《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关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承担刑法责任范围问题的答复》 (2002年7月24日);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刑法修正案(八);刑事责任年龄程度;刑事责任年龄程度(续);未成年???、老年犯的处理原则;2、精神障碍;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3、生理功能丧失;二、罪过;1、犯罪故意;(1)概念;(2)构成要素;(3)类型1;类型2;2、犯罪过失;(1)概念;(2)类型;3、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4、无罪过事件; 16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