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青浦区行知民办小学2012年六年级毕业语文试卷.docVIP

上海市青浦区行知民办小学2012年六年级毕业语文试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海市青浦区行知民办小学2012年六年级毕业语文试卷

  上海市青浦区行知民办小学 2012届六年级毕业语文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卷面分2分。)   第一部分古文阅读(31分)   (一)?默写(6分)   1、?随风潜入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为师矣。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烧高烛照红妆。   6、日暮先关何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17分)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解释加点的词:(3分) (1)是天时不如地利也。____________。 (2)兵革非不坚利也,____________。 (3)委而去之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文理解和文学常识(8分) (1)本文选自___________,孟子,名_________,________时期的_________家。________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世尊称为___________。(3分)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以下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二段中“三里”、“七里”都极言防守地域之大,以致难以攻破,所以说,“天时不如地利”。 B.文章第三段采用“池非不深也”这样双重否定的句式强调守城条件之有利。 C.从守城方的失利可以推断:攻城方尽管没有“地利”,但凭借“人和”无坚不摧。 D.文章在论证“人和”对战争的重要性后,又在第四段进一步阐述其在治国中的意义。 (三)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题(8分)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游为贾人⑴炫卖⑵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⑶,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⑷。   注:(1)贾人,商人。(2)炫卖,叫卖。(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4)渐化,逐渐濡染。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2分)   (1)乃去,舍市傍( )(2)及孟子长( )   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4分)   (1)复徙舍学宫之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文的故事内容,用《三字经》中的句子来概括,就是“昔孟母,择邻处”。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2分)   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27分)    (一)阿拉伯长袍的奥秘(13分) ①盛夏,沙特阿拉伯浩瀚的沙漠地带温度高达40至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