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中华明国外交史”课开卷考试复习资料.doc

南开大学“中华明国外交史”课开卷考试复习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北京政府前期的外交(1911-1919) 第一节 辛亥革命时期和民国初年的中国外交(1911-1914) 一、湖北、上海军政府和南京临时政府的对外活动 (一)湖北、上海军政府的对外政策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湖北军政府成立。各国舰队齐集汉口。10月12日,军政府照会各国领事,宣布七条对外方针,承认已缔条约和外债有效,承认保护外国人生命财产。清政府与各国所订条约或所借外债,成立于此后者,军政府概不承认。各国如有帮助清政府妨害军政府者,概以敌人视之;各国如有接济清政府以可为战事之物品者,搜获一概没收。17日,各国驻汉口领事团复照军政府,表示“严守中立”。军政府外交方针,成功避免给列强干涉中国革命的口实。阻止各国继续援助清政府,对时局发展有重大影响。 上海的情况略有不同。起义爆发前,上海租界当局就向北京公使团建议,将租界周围30-5-公里地区划为中立区,未被采纳。各国海军调兵遣将,防止革命扩大。11月3日,起义爆发,成立军政府。军政府基本上尊重和承认各国在华权益,对列强妨害革命和行径进行一些抗争,外人占领沪宁车站,英国领事以沪宁铁路由英国资本修建并在英人监督下经营管理为借口,命令万国商团占领沪宁车站。军政府认为此举侵犯中国主权,经再三交涉,迫使万国商团撤出车站。为日后攻南京创造了条件。对于租界问题,军政府表示要设法收回行政、警察、司法权,但又规定了保护租界的具体措施。 (二)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 1、争取各国承认南京政府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回国前,在美国华盛顿,要求见国务卿诺史斯,这项请求未被接受。孙中山又到英、法进行外交活动。11月24日,孙中山离开马赛回国。12月25日,孙中山返抵上海。1912年1月1日,就任临时大总统。1月5日,发表对外宣言八条。前四条为对外政策,后四条为对内政策。对外政策如下: 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为止;其缔结于革命起事以后则否。 二、革命以前,清政府所借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偿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其在革命军兴以后者则否。其前经停借事后过付者否认。 三、凡革命以前满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其在革命军兴以后者则否。 四、凡各国人民之生命财产,在共和政府法权所及之域内,民国当一律尊重并保护之。 南京临时政府想以承认晚清外交格局来取得列强各国的承认。南京临时政府并致电英、美、法等国政府,要求承认临时政府,未获结果。承认旧有条约,对南京临时政府是一种约束,即墨事件即是一例。1912年1月下旬,山东青岛附近即墨县为革命党人光复。青岛租借地的德国当局借口该地为1898年3月6日《胶澳租借条约》规定的不设防区域,要求革命党人退出并电山东巡抚胡廷枢,清政府闻讯,调军袭击即墨,杀死革命党人30余人,焚毁附近村庄。当地革命军请求南京临时政府向德国交涉。临时政府受旧约约束,无法干预,下令革命军从该地撤退。 2、维护华侨利益 1912年2月19日,荷兰殖民地爪哇岛(印尼)华侨集会庆贺中华民国的成立,遭到荷兰警察武力干涉,致使三人死亡,十多人受伤,一百余人被捕。华侨罢市抗议,又有数百人被捕。事件发生后,泗水华侨分别向北京清政府、南京民国临时政府发电请求保护。临时政府即电袁世凯请与荷兰公使交涉,同时要求驻荷兰中国公使刘镜人与荷兰政府交涉。26日,临时政府决定交涉方针四条:一、限三日内释放被捕华侨;二、赔偿财产损失;三、对被害人给以赔偿;四恢复人权,华侨与欧侨和日侨一律看待。由外长王宠惠将上述要求发电荷兰外交部。中国政府立场强硬,民众情绪激昂。经公使刘镜人据理交涉,荷兰当局不得不释放所有被捕者,并答应如下条件:一惩办枪杀华侨的荷兰人;二、优礼安葬被害华侨,并抚恤家属;三、负责治疗受伤华侨;四、赔偿华侨财产;五、华侨和荷兰人同等对待。 此次交涉成功,使海外侨胞感受到独立的中国是其坚定后盾。 3、举借外债。 临时政府财源短缺,部队哗变,北伐计划无法实现。孙中山让位并非出于自愿。借外债关系临时政府生命。孙中山希望借债“一不失主权,二不用抵押,三利息甚轻”。但实际上借款条件十分苛刻。先后借到几笔小的借款,债权国都是日本。达成借款四笔。一、苏路借款。1912年1月下旬,南京临时政府以江苏铁路公司名义与日本大仓洋行签订了300万元借款合同,年息8厘,以沪杭甬铁路上海至枫桥段作为抵押。二、军需借款。临时政府向日本三井洋行借款250万日元,年息7厘,但当时仅收到200万元。三、汉冶萍借款,以汉冶萍公司名义与三井洋行订约借款200万元,充作南京临时政府军费,年息8厘,以汉冶萍公司所属汉阳铁厂及大冶铁矿之财产作抵押,期限一年。另有招商局出面与日本邮船株式会社和日清公司商谈的借款以及南京临时政府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