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8 土建工程
批 准: 董德兰
核 定: 胡永柱
审 查: 关庆华
校 核: 王丽萍
编 写: 李玉坤
8 土建工程
8.1工程地质条件及工程等别
8.1.1工程地质条件
华能陕西定边周台子9MW分散式风电场工程场址位于陕西省边县km的贺圈镇,东经107°44′30.93″,北纬37°44′16.41″,场址区南北长约km,东西宽约km。场址区海拔高度在1500m~10m之间,地形平均坡度°~°。地表植被。场址区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s,相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度。场址区属构造稳定区。场地等级为级场地(复杂场地)、地基等级为级地基(复杂地基)场地环境类别为Ⅲ类。场址区地基土为第四系①层,粉土及砂质粉土,厚度一般数十厘米,结构松散,以风成次生黄土及粉砂为主,力学性质差,建议挖除;②层,粉质粘土,褐红色,稍湿,硬塑,属于中低压缩性土,承载力标准值为160~200kPa,建筑物或者风机基础适当的处理就可以做为天然持力层;③层,老黄土,黄色~黄褐色,稍湿,硬塑,承载力标准值为180~260kPa。该层可以作为集控中心建筑物基础下卧层,或风机基础持力层。
表 地基土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 密实
状态 埋深
(m) 重力密度
(天然)
(kN/m3) 孔隙比 压缩
系数
(MPa-1) 压缩
模量
(MPa) 内聚力
(kPa) 摩擦角
(o) 承载力
特征值
(kPa) ② 中密 5 15.0 0.85 0.15 8~0~0 密实 12 15.5 0.8 0.10 12~ 35 23 180~ ③ 密实 8 16.5 0.7 0.08 15~0~20 (4)场地地表水系不发育,地下水埋深大,地下水对建筑物基本无影响滑坡、泥石流不发育。场址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及钢结构腐蚀性;根据《中国季节性冻土标准冻深线图》及当地工程建设经验,场址区存在季节性冻土,最大季节性冻土深度为地面以下m~1.2m。MW,包括5台单机容量为2000kW的风电机组、箱式变压器,风机所发电量通过35kV集电线路接入已有的周台子110kV升压变电站。根据FD002-2007《风电场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试行),风电场工程等别为Ⅲ等中型工程;风电机组地基基础设计级别为1级;根据抗震设计标准,风电机组地基基础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机组塔架基础洪水设计标准重现期为30年。
8.2风电机组及箱式变电站基础
8.2.1风电机组基础设计
8.2.1.1设计依据
(1)设计采用的主要规程规范
a.《风电场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安全标准》(试行)FD002-2007;
b.《风电场机组地基基础设计规定》(试行)FD003-2007;
c.《高耸结构设计规范》(GB50135-2006);
d.《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e.《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f.《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g.《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h.《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i.《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j.《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k.《》(GB500-2004)。参数建议值 γF Fxy(kN) Fz(kN) Mxy(kNm) Mz(kNm) 极端荷载工况 1.00 650.6 2091.6 39871 2289.8 正常运行荷载工况 1.00 312.7 1948.7 20558.5 76.3 表中:Fxy—上部结构传来的水平力合力;
Mxy—上部结构传来的水平合力矩;
Fz—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力;
Mz—上部结构传来的扭矩。
风机塔筒重量:55.8t;叶轮重量:31.63t;塔架重量:124.59t。
8.2.1.2风机基础及地基处理方案比选
由于风电场所在区域为自重湿陷性场地,地基土的湿陷等级为Ⅱ~Ⅳ级,且厚度较厚,采用天然地基将不能满足风机基础对承载力及地基变形的要求,风电机组基础形式只能采用地基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或桩基础。本工程将在湿陷性土层深度22m为前提的条件下,对桩基方案、复合地基方案进行比选,论证比较后确定适宜本风电场风电机组基础形式。
(1)桩基
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第5.7.2条规定桩端应穿透湿陷性黄土层,且应支承在可靠的土层中。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桩侧存在负摩阻力,由于预制桩在打桩过程中会将桩周土挤密,造成单位面积上的负摩阻力比灌注桩大,且在黄土地区比灌注桩穿透性差,所以通常采用干作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