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性社会研究方法.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定性社会研究方法

陆益龙简介 2000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 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 主要研究领域:户籍制度研究、农村社会学、法律与社会研究、水资源与社会研究 代表作品:1.《户籍制度-控制与社会差别》(商务2003) 2.《超越户口:解读中国户籍制度》(社科2004) 3.《流动产权的界定-水资源保护的社会理论》(人大2004) 4.《韩国华侨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变迁》(社科2006) 5.《嵌入性政治与村落经济的变迁-小岗村调查》(上海2007) 6.《农民中国-后乡土社会与新农村建设研究》(人大2010) 7.《定性社会研究方法》(商务2011) 8.“户口还起作用吗?”《中国社会科学》2008.01 9.“门当户对的婚姻更稳吗?”《人口研究》2009.02 10“多元城市化道路与中国农村发展”,《新华文摘》2010.16 引子 定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有多种名称,如质的研究、质性研究等,其实,无论何种名称,所指或内容皆为同一的,即指一种研究方式和方法,这种研究是相对于定量或量化研究而言的,旨在通过对事物性质、质量和特征的考察和判断,揭示社会内在意义及规律的研究方式和方法。 定量研究的适用范围: a.为精确把握事物现状的研究 b.为准确预测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 C. 为简化和标准化复杂关系尤其是数量关系的研究 d.以可加以较为精确测量为对象的研究 定性研究及其特征 定性研究(qualitative research)是与社会事象的性质和特征有关的研究,通常包括对事物的性质、质量、特征、意义和趋势的评价、估计、判断、再现和预计。 特征: A. 整合性(comprehensive)分析 B.理论演绎 C.事实再现 D.意义解释 E.程序的不可复制性 定性研究的适用范围: a.个案研究 b.实践研究 c.文化研究 d.评价研究 e.旨在把握对象整体特征的研究 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 1 检验研究者提出的假设 把握和揭示研究者对感兴趣问题的意义 2 概念的形式为不同的变量 概念的形式为议题、主题、概括和术语 3 在收集数据前系统地设计标准化的测量 测量具有非正式性和情境化 4 数据是从明确测量中获得的数量形式 数据的形式为文献、观察和文本资料 5 理论大多为因果解释,属演绎式的 理论可以是因果也可为非因果解释,属归纳式的 6 研究程序是标准的、可重复的 研究程序是特殊的,很少可以重复 7 分析主要通过统计、图表方法,考察其与假设的关系 分析主要通过收集证据和组织材料来抽象主题和进行概括,呈现一种统一、连续的图式。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区别 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 优势 1 更精确地回答具体问题 更深入、全面地理解问题的意义 2 研究程序更标准、客观 研究过程更自然 3 研究结论更具客观性 研究结论更具思想启发性 局限 1 对测量等技术的依赖性 对研究主体能动性的依赖 2 需要花费大量财力和人力获取数据 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信度降低 3 研究结论的抽象化 研究结论推论的局限 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优势和局限 定量与定性研究的结合问题: 1根据研究目标而选择 2专项研究的单一选择 3同一研究定量与定性资料的结合 4复杂研究中定量与定性研究的结合 四、社会科学理论的构建范式 范式是一定时期内某个学术共同体公认的范例和研究模式。范式的意义一方面规范着共同体成员的学术活动,另一方面也引导成员的学术实践,从而使一定范式内的经验和理论得以不断积累和丰富。 社会科学的理论虽丰富多彩,如按照理论建构所遵循的范式,可概括为三大类:实证理论、诠释理论和批判与反思理论。 一、实证理论(positivist theory) 是一种将推理逻辑和对个体行动的经验观察结合起来,发现和确认系列因果概率定律,以用来预测社会行动一般模式的研究模式。 在社会学中,这一范式由孔德倡导,涂尔干实践,当代美国社会学加以发扬光大。 特点:1)工具主义取向,2)价值中立原则,3)解释的涵盖定律,4)因果关系解释,5)对客观规律存在的信念。 二、诠释理论(interpretive theory): 是根据社会情境与人的行动之间关系的理解,来系统分析行动的社会意义,以达到理解和诠释人们是如何建构和维系社会世界的。 在社会学领域,韦伯较早倡导,怕森斯以及符号互动论和现象学派学者加以发展。 特点:1)强调社会行动的意义系统,2)重视常识在理解中的作用,3)运用表意和归纳法,4)价值分析,5)结构一致性分析 三、批判与反思理论(critical and reflexive theory): 是通过对表面现象和既存结构的揭示和批评,以说明它们的本质,达到让人们改变和重构现实或认识的目的。 马克思的社会理论是这一理论的典范,诸如法兰克福学

文档评论(0)

pangzilv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