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法综合问题汇总.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平法综合问题汇总 ●问题 1:在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出现Ⅳ级钢筋时,它得锚 固长度应该如何计算?因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及混凝土 验收规范上都没有出现Ⅳ钢筋,是否国家已经取消了该级别 的钢筋用于建筑工程中。谢谢! 答:混凝土结构基本理论中,受混凝土的极限应变值的限制, 强度过高的钢筋发挥不出其全部作用(这正是混凝土设计规 范和施工规范不设Ⅳ级钢筋的理论依据)。所以,即便是Ⅳ 级钢筋,其强度设计值也只能取到 360N/mm2(与Ⅲ级钢筋相 同),且当用于轴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构件时只能按 300N/mm2 取用。因此,高于Ⅲ级的钢筋的锚固长度取值按Ⅲ 级钢筋即可。还有,Ⅳ级钢筋的塑性性能和可焊性比新Ⅲ级 钢筋差,用在普通混凝土结构中并不合适,也不经济。 ●问题 2: 03G101 与 03G329 有矛盾时依谁为准? 答:03G101在编制时已经尽可能地做到与03G329协调一致。 当设计者选用 03G101 时,应以 03G101 为准。当设计者既选 用了 03G101,又选用了 03G329 时,由于 03G101 中的构造是 与平法施工图配套使用的正式设计文件(详见 03G101 总说 明第 4、5 两条),如果设计者采用了平法制图规则完成了施 工图设计,其构造应以 03G101 为准;如果未使用平法表达, 则不应以 03G101 为准。 ●问题 3: 03G101 图集中为什么把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改 了,这些数据不便记忆,施工中也容易出错,为什么不采用 整数呢? 答:不是 03G101 把受力钢筋的锚固长度改了,而是《混规》 GB50010-2002 把原来以 5d 进位的锚固长度改了。《混规》也 是国家建筑标准设计 03G101 的依据之一。为了方便施工, 03G101 把规范第 9.3 条的公式根据不同的钢筋种类、混凝土 强度等级以及钢筋直径计算成表格,尽量做到目前的样子。 ●问题 4:在“GB50010-200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 126 页 10.1.5 条规定板下不受力钢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不应 小于 5d,我个人认为是否还应该满足伸至支座的中心线位 置,这也是一贯的施工做法。 答:请注意规范用语“不应小于”的意义。大学教科书中是 “=”概念,而工程规范和规程是“≥”的概念,因此,可 以伸至支座中心位置。 当为非抗震设计时,正常情况下板的下部钢筋在支座部位受 压;当为抗震设计时,通常板不作为耗能构件,因而不考虑 地震作用的分配,仍然按非抗震设计,板的下部钢筋在支座 部位亦受压;在这两种情况下,即便其伸入支座长度为 5d, 通常也是安全的。执行规范规定时,应特别注意“当连续板 内温度、收缩应力较大时,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宜适当增 加”。 ●问题 5:有梁式筏板基础问题: ① 筏板部分一般为上下两层钢筋网,下层钢筋网片放在最下 面,基础梁的整个钢筋(箍筋及纵筋)放在下层钢筋网片的 上面。是这样的吗? ② 但是,一般图纸在标注基础梁的高度时,梁底标高和筏板 板底标高是在同一个高度,这样就出现了“基础梁的有效高 度”缩减的问题。因为,首先是梁的下部纵筋的保护层变厚 了。(最下面是筏板的保护层,然后是筏板下层钢筋网片的 纵横钢筋,然后是基础梁的纵筋,最后才是基础梁的下部纵 筋) 当我们进行基础梁的强度计算时,应该采用这个“缩减 后的有效高度”进行计算。您说对吗?然而,有的设计院并 不是这样,甚至连基础梁的箍筋高度还是采用梁高减两倍的 保护层来计算的,这显然会造成箍筋“高度太大”。 ③ 至于筏板钢筋网片,纵横两个方向的钢筋哪个在下面、哪 个在上面?是否应为: ⅰ “下层钢筋网片”是短方向的钢筋在下面、长方向的钢筋 在上面; ⅱ “上层钢筋网片”是长方向的钢筋在下面、短方向的钢筋 在上面;   因为,从 “有梁式筏板”的受力结构模型来看,正好是 “楼 板和梁”的受力结构模型翻转过来。这样的看法对吗? 答:1、形基础的钢筋配置包括梁(或暗梁)和板两部分, 布筋考虑一般“以梁为先”; 2、比较两个方向上的基础梁,从中判断强者(等高时选跨 度较小者,不等高时选高度较大者),与“强梁”相垂直布 置第一层(最底层)板筋; 3、在第一层板筋之上并与其垂直布置“强梁”的底层纵筋 和第二层板筋(“强梁”的箍筋与第一层板筋在同一层面上 插空走过); 4、再在其上布置另一方向上梁的底层纵筋; 5、板上部面筋的布置依据板区两个方向的跨度。跨度相差 较大时,短跨面筋在上,长跨面筋在下;跨度相差不大时, 与板

文档评论(0)

2017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