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比兴手法在白石老人写意作品中运用.doc

浅谈比兴手法在白石老人写意作品中运用.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秉承传统艺术 诠释时代精神 ——浅谈比兴手法在白石老人写意作品中的运用 周绍川 “取象曰比,取义曰兴”。比兴手法自古及今在诗词歌赋中的运用非常普遍,为我们创造出许多辉煌灿烂的文学经典,使人们从中得到无以伦比的精神享受。中国画的写实精神在宋代就达到了发展的巅峰,从而为写意精神的兴起打下坚实的技法基础。以苏轼为代表的宋代文人对绘画的参与,使中国画的写意精神在唐代王维滥觞的启蒙下日渐成熟,与写实的工匠画大大拉开距离,得到了发扬光大而走向恢宏。而作为文学创作重要手段的比兴手法,也就自然被文人画家运用到笔墨的精神赋予和意态的充分表达之中。所以,读苏东坡的《松石图轴》,我们感受到先生仕途的坎坷和精神的压抑;读倪云林的《渔庄秋霁图》,我们感受到先生的洁身自好和孤傲不群;读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我们感受到先生的意态恬淡和气度宏阔;读徐文长的《花卉图卷》,我们感受到的先生的激情奔放和率性旷达……这些大师们无一例外,都在用比兴的手法来阐释自己的精神世界,其高下之分则早已超越了笔墨技法的精熟与创造,而更在于写意精神的巧妙表现与表达。 白石老人作为现代国画大师,在继承和发展文人画的艺术实践中,更是把比兴手法运用得出神入化、精妙无比,把真情实感表达得细致入微、淋漓尽致,从而尽显时代风流。 一、以比兴的手法表明人生态度 大凡历史上有所作为的文人画家,都极力追求精神的自由释放而傲岸不拘。早年,白石老人曾教夏午贻之妾学画,夏午贻因感谢而要给他捐官,老人遂画蟹数只并题诗:“多足乘潮何处投,草泥乡里合钩留;秋风行出残蒲界,自信无肠一辈羞。”以甘居草泥的螃蟹自喻,贴切的表明自己无心仕途的志向;以一兴三叹的诗作,磊落的展露自已隐逸江湖的情怀,婉言谢绝了夏午贻的美意。 对于艺术的追求,白石老人更有自己的感悟。他在《山树楼台》这幅作品中就做了充分表达:“三峰如角世非稀,木末楼台未足奇;何处老丘高兴事,桂林归后姓名低。”浓重的笔墨借对桂林山水的真实感受,抒发了自己对“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的深切体会,其虚怀若谷、孜孜以求的治学态度和求艺精神,跃然纸上。   6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