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异色画家黄山寿(下)
黄山寿三十七岁这一年,创作力特别旺盛,与一百五十年前袁江、袁耀对话的企图心,十分旺盛,此年他作《青绿山水六屏》,又是一组一方面向过去学习,一方面求自我证明的力作,此一六屏巨制分别是:《玉洞桃源》(图20a)、《竹溪烟雨》(图21a)、《水殿荷香》(图22a)、《怒涛荡舟》(图23a)、《秋山行旅》(图24)、《深宫赏雪》(图25)。于最后一屏有款识云:“光绪辛卯长夏黄山寿”,下钤有白文印“黄山寿印”、朱文印“勖初父”,亦皆出自于徐三庚之手。
此六屏较之稍早的《春夏秋冬四屏》,在构图上更加有戏剧性,画面层次增加,结体复杂,动势强大,是十九世纪山水画的异军,值得细究
第一屏《玉洞桃源》在构图上,采大S拉长形,境界一弯一变,层层翻出,其中个别小景颇多,发扬了吴派小景分割大景,层层推堆而上的的山水传统 疏处灵巧而清新飘逸 密处严实而又有呼吸,的是佳作。
《竹溪烟雨》在构图上,采反大S型,中间以两道白云穿过,境界奇突,平易险绝,交错出现,令人眼目为之一新。画中又安排石径栈道一道与在两条横云之间,平行延伸,自画面中左,斜斜向右划了过去,其上有冻云奇峰,其下有密竹溪流,画面大开大阖,气象万千,为清代山水少有的佳作。
《水殿荷香》在构图上,采大E型,上排为云山,中排为高山楼阁,下排为回廊殿宇。全画但见?f岩交错,雾水掩映,屋宇钩心,层檐斗角,已经令人目不暇给,再配合山脊之曲折峥嵘,穿插飞瀑之上下流转,真可谓云蒸霞蔚,气象万千。
《怒涛荡舟》在构图上,左边主要山崖采大S型之变体,山崖右侧中间包含一小S型之飞湍急流,全画双S并排,一气呵成,动势强大,节奏一贯,较袁耀原画,在构图上,改进巨大,青出于蓝。山崖上端,自然没于云雾之内,山崖下端,以突出的观景台与观景亭为重点,直指上端急流中之下水船。但见船身在怒涛急流旋涡之中,扬旗收帆,漂如枯叶,船上十二名船夫,各各惊恐万状,性命交关,拼上全力,撑着手中的长篙,左插深水,右抵石壁,奋勇协力,在鼓手的节控之下,危难行船,期冀平安渡过山峡,化险为夷,到达彼岸。全画笔墨精湛,构图奇警,崖壁树丛之间,光影掩映,别开生面,为中国墨彩画之特例,充分了发挥了生宣的效果。在山飞水扬之际,穿插生动无比的行船人物,敷设点睛之功的朱标红色,让全画充满了十足的戏剧性,以及饱和的巨大张力,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可以入选《中国山水画百图》之一,而无愧色(图23b)。
《秋山行旅》在构图上,采取一河两岸四层堆推法:第一层,有大石主树,驰道酒楼,商旅行人,其旁有大河横前,中有牛车半渡,备极辛苦;第二层,有长岸驰道,有一人一马,正在离水上岸,有既渡驴车,正在大道爬坡,道路两旁,有茂林人家,旅店商家,路上行人,有担水者,有赶骡者,行旅游客众多,教人目不暇给;第三层,有山岚断之,烟雾之中,有独峰拔地而起,上生杂树,左右有杂林茅舍村居出没,驰道变窄,盘绕独峰而上,中有驴队商旅,施施而行,状极萧瑟;第四层,有双峰连理前后破云而起,左侧峡谷,有关口在云雾之中,若隐若现。此画近接十八世纪的袁江、袁耀,远绍十七世纪的章谷、章声之巨嶂山水,是中国楼台关山行旅的殿军之作。
《深宫赏雪》在构图上,采取一河两岸六层堆推法:第一层为画面右下角的此方雪岸,上有枯树二棵,相互掩映有双龙出水之姿;第二层越过冻河,是画面左方突出之三角形之彼岸,上亦有枯树二棵,一伏一昂,与右下角之双龙枯树 相互呼应 成欲拒还迎之态 戏剧性十足;枯树之后为第三层,写水阁观雪之景,但见阁窗大开,有王公一人,俯窗对雪,后有背女二人侍候。水阁之前有大片冻河,水阁之上有大片雪竹,好一派凄冷景象;第四层,以大门对小桥,雪树依湖石,司阍对使者为主。但见水阁之后,庭院深深,院内雪竹丛中,有树两棵参天而起,依一巨大的太湖石而立,太湖石后,有司阍立于大门前,似乎在等待应门,而门外有小桥跨河,桥上有使者捧红盒,施施然而来。于清冷之中,别有一番热闹的期待;第五层,写远方暖阁一座,静静立于雪树之下,阁窗开处,有大香炉一只,似可微闻篆香;最后第六层,有雪山一座,压顶而立,下有雪亭一座,立于雪竹丛中。全画层层推上,境界不断翻新,而清冷之气,弥漫纸上,是清代雪景山水中的代表作品之一。
黄山寿的山水,四十岁以后,多为重彩大青绿,颇见功力,在十九世纪的青绿山水画中,占有重要地位。唐人的青绿山水,色重于墨,笔少无皴颜色厚。至宋徽宗时,墨色融合,为之一变,色转稍轻淡,不掩墨色,笔法多变,皴法扎实;到了元代赵孟俯,加强书法用笔,又是一变,画法亦随书法,充满了历史感,颜色愈转轻淡;明代文征明?纾?以细劲之笔为之,开创吴派青绿山水,又是一变,充满了文人气息;稍后,陈洪绶、吴彬,以变形笔法为之,又是一变。到了清代,四王、蔡嘉继承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