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   摘要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作为新中国音乐史上的第一部歌舞史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和文化价值。该史诗是中国音乐舞蹈界在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道路上所取得的重大成就之一。史诗的体裁丰富多彩,本文从音乐和舞蹈的角度就其革命特征、民族特征、文化特征、时代特征四个方面作了初步的探求。   关键词 东方红;体裁特征      音乐舞蹈史诗,是以音乐、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结合诗歌、哑剧手势、造型、舞台美术等艺术因素,概括地、典型地表现一个特定历史阶段中具有史诗意义的生活内容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形式。根据统一的主题思想和完整的艺术构思,把各个历史时期中具有代表性的、已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音乐、歌曲、舞蹈,以及为了表现特定内容的需要新创作的音乐舞蹈,借助诗歌朗诵的贯穿和舞台美术手段的烘托,艺术地再现历史生活的某些场景。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是新中国第一部歌舞史诗巨片,是为国庆15周年献礼、由周总理担任总导演、3500名艺术家集体创作的中国电影史上空前绝后的伟大经典。全部史诗由三十多首革命歌曲和二十多个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组成,史诗的体裁丰富多彩。该史诗是中国音乐舞蹈界在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道路上取得的重大成就之一。      一、革命特征――音乐和舞蹈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共分8场。各场的题名是:《东方的曙光》《星火燎原》《万水千山》《抗日的烽火》《埋葬蒋家王朝》《中国人民站起来》《祖国在前进》《世界在前进》。这部大歌舞以豪迈磅礴的革命气势和雄伟壮阔的图景形象地概括了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始,包括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这几个重大历史时期内,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从事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程,同时表达出六亿五千万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决心战胜一切困难、同全世界广大人民并肩携手、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强意志。   演出在壮丽的《东方红》序曲和合唱声中揭幕,70名女演员迎着天幕上跃出沧海的一轮红日,组成一个个葵花的队形翩然起舞,呈现出“葵花向阳,人心向党”的生动情景。整部大歌舞的演出,是一部中国革命的颂歌、毛泽东思想的颂歌。从第一场《东方的曙光》中升起红旗开始,每一场都鲜明地反映了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巨大历史作用。当天幕上出现作为中国革命历史转折点的遵义会议会址以及绘有长征时期毛泽东同志肖像的红旗时,舞台上红军战士们高歌畅舞、群情振奋。   史诗还大量选用了各个历史时期的革命歌曲和革命民歌。在《东方的曙光》一场中,歌颂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革命民歌《北方吹来十月的风》,后由李焕之参考大革命时期群众歌曲的风格谱曲。“北方吹来十月的风,惊醒我们苦弟兄,无产阶级快起来,联合农民去进攻。红旗一举千里明,铁锤一举山河动,中国诞生共产党,燎原星火满天红。”表现工人运动的革命民歌(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之歌)的创作都是带有20世纪20年代工人阶级歌曲特点,“被侮辱的是我劳工,被压迫的是我劳工。世界啊,我们来创造,压迫啊,我们来解除。”这时的工人阶级是一个刚刚觉悟起来的革命领导阶级,革命要求十分热切而朴素。歌词的语言干净简练,节奏鲜明坚实。“联合我劳工,团结我劳工,应做世界主人翁。”歌词自然质朴有力,显示出觉醒的工人阶级的威力。清新纯净的革命民歌,从群众心底自然而然地涌泻出来,它既保持了当时的历史特点和时代气息,又揭示了最先进群众的思想感情。红军歌曲的运用更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有效方式。依靠当时的革命歌曲使得今天的我们还能受到教育和鼓舞,让人觉得贴切、合情合理。      二、民族特征――民族舞蹈和民间歌曲的运用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是在全国人民奋发昂扬的革命热情中诞生的。它也是继京剧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以后,我国音乐舞蹈界在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道路上取得的又一个新的重大成就。这部作品发扬了我国人民所喜爱的载歌载舞的形式,采用了歌舞、大合唱、齐唱、独唱、群舞、独舞等多种艺术表现方法,并且加入了民族乐队的演奏。   毯子功作为我国舞蹈艺术的表现手法之一,为舞蹈剧目增添了绚丽的光彩,《东方红》就多次成功地运用了毯子功为舞蹈的表现手段。例如,在“苦难的年代”这一舞蹈片段中,码头工人成功地运用了一个“台抢背”,一串“走丝翻身”,表现了在黑暗的旧中国工人阶级被三座大山压迫的形象,在这里这两个动作用得非常合理,试想我们如果改用“台飞脚”“串翻身”就表现不好码头工人被把头鞭打的形象。在“飞夺泸定桥”片段中,红军小战士的毯子功特技用来表现炸毁敌人桥头堡,用得合理而贴切,成功地塑造了红军战士勇猛顽强的战斗作风。在“保卫黄河”片段中,在“过人梯”时运用“弹板接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