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走 近 孔 子PPT
(五)个人修养的思想 自省。“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 主张知过能改,反对掩饰过错。 主张充实自我,不求闻达。 强调安贫乐道,正确对待贫富问题。 (六)、中庸思想 中庸是孔子和儒家的重要思想,是孔子立身行事的最高标准。不偏不倚谓之“中”,平常谓“庸”。中庸就是不偏不倚的平常的道理。中庸又被理解为中道,中道就是不偏于对立双方的任何一方,使双方保持均衡状态。中庸又称为“中行”,中行是说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互相牵制,互相补充。 中庸是一种调和配合的思想。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孔子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子路》) 质朴多于文采,就会显得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会显得虚浮 “狂”,激进狂傲无羁之人,因为敢作敢为无所顾忌而招致祸灾;狷,洁身自好,不可同流合污,但也会得罪别人而招致灾祸。 避免“过”与“不及”,要懂得变通 中庸思想在实际运用中,注意避免“过”与“不及”;“过”与“不及”是事物趋于极端的表现,必须通过“执中”来维持事物的平衡。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张做得过分,子夏做得不足,都是不正确的,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适宜的措施和态度。 中庸思想在实际运用中强调不可则止 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 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责止,无毋自辱焉。 要注意不要把中庸思想庸俗化了,中庸思想不是指中间道路,老好人,泥守居中;孔子反对不讲原则,“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对世俗的不合理现象只会附和,看似好人,实际根本不能起好的作用。 ) 走 近 孔 子 高考专题复习之文化经典阅读 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孔子的主要思想 孔子思想的主要精华有: ①“仁”的思想;②“孝”的思想; ③“礼”的思想; ④为政思想; ⑤中庸思想;⑥个人修养; ⑦教育思想;⑧天命思想。 什么是仁--爱人 怎样做到仁--克己复礼、推己及人 仁的具体规范--恭宽信敏惠 仁 (一)、“仁”的思想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仁”的涵义十分广泛,所谓仁者,即“爱人”,就是爱别人,但最重要的是爱父母。因此他的爱是一种有等级的爱。 (1)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 怎样做到仁——推己及人(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仁者运用“恕”来行道,具体讲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孔子提倡的“忠恕之道”中的“恕道”。 仁的具体规范--恭宽信敏惠 子张问仁于孔子。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于使人。 恭、宽、信、敏、惠是一个人应具备的五种品德。具备了这五德,就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拥护、信任,使事业有成。 仁与富贵的关系 子曰:“富与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无終食之間违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於是。” (《里仁》) 孔子认为,每个人都可以追求富贵,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能够不择手段,否则宁可坚守清贫也不去享受富贵。 仁与富贵的关系 子曰:“富与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无終食之間违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於是。” (《里仁》) 孔子说的“富与貴是人之所欲”,但不合“道义”就不享有;“贫与贱是人之所惡”,但不合“道义”也不摆脱它。概而言之,就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认为离开了“仁”,就不能成名,君子即使一顿饭的功夫(“终食之间”)也不能违背“仁”,在仓促(造次)的时候要这样,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要这样。 “仁”的价值和作用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孔子认为仁比生命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大学试题(大学选修课)-创新与创业管理考试近5年真题荟萃附答案.docx
- 临床重点专科申报汇报.pptx VIP
- 2025年储能系统安全风险分析与事故预防报告.docx
- 知识产权培训合同协议.docx VIP
- 【培训课件】GB 45673-2025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通用规范解读与实施策略.pptx
- 2025年广州市中考语文试题卷(含答案及解析).docx
- SY_T 6503-2022 石油天然气工程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安全规范.docx VIP
- {安全生产管理}装饰装修安全文明施工方案.pdf VIP
- 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合同.docx VIP
- 汽车吊装施工方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