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题步骤用诗歌鉴赏.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答题步骤用诗歌鉴赏

古代诗歌鉴赏模式举例 ??? 综观近三年高考的古代诗歌赏析试题 ,考场上我们的考生一般能比较轻松地读懂诗歌,但答题结果却是失分严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就常见的古诗赏析题而言,大体可归纳出五种问答模式: 模式1:诗歌意境的鉴赏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 提问变体: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是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 山居秋瞑 王??维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作者在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一种意境?这种意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理想? 答:这首诗描绘了山雨初霁,万物一新;初秋的傍晚,幽清明净。清泉淙淙、翠竹成林,月下青松、水中碧莲,……等画面。(步骤一) 这是 是空山秋天恬静幽美的景象。作者通过塑造这样一种幽静深寂的意境(步骤二),反映了诗人对安静淳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污浊官场的厌恶(步骤三)。 模式2:表达技巧的鉴赏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1)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怀,感物伤怀等。 (2)表现手法:虚实结合、虚实相生,用典、联想、想象、烘托(侧面烘托),,衬托(反衬)、渲染、象征、对比、对照、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小见大等。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拟人)、排比、设问、反问、起兴、引用、互文、对比、等。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或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试分析这首诗歌的表达技巧。 答: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寓情于景、衬托、用典的手法(步骤一)。其中三四两句是寓情于景,“自”、“空”二字写出了祠堂景色虽美,却无人欣赏,以乐景衬哀情。“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一句用刘备三顾茅庐表现出诸葛亮的杰出才能(步骤二),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步骤三)。 3:分析诗歌语言模式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或这句诗的妙处是什么?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语言艺术)。或这句诗含有什么深意?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或某句诗的含义。 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沉郁顿挫、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 答案:这首诗语言明白晓畅、多用口语(步骤1)。“黄莺儿”、“莫教”、“惊妾梦”等语言口语化,民歌色彩浓厚(步骤2)。表达了国中少妇对征人的怀念之情(步骤3)。 模式4:诗歌炼字炼句鉴赏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

文档评论(0)

almm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