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成都至泸州高速公路隧道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
《隧道工程》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成都至泸州高速公路二峨山隧道工程衬砌结构计算》
(二)提供资料
1、《成都至泸州高速公路二峨山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2、成都至泸州高速公路二峨山隧道平面布置图
3、成都至泸州高速公路二峨山隧道剖面
(三)设计内容
⑴隧道围岩地质分级
⑵确定围岩物理力学参数
⑶确定隧道建筑限界尺寸
⑷确定隧道内轮廓尺寸
⑸计算隧道围岩压力
⑹衬砌结构的设计
⑺计算衬砌结构的内力
⑻衬砌结构的配筋计算
(四)设计要求
⑴计算书要求 书写工整、数字准确、图文并茂。
⑵制图要求 所有图线、图例尺寸和标注方法均应符合新的制图标准,图
纸上所有汉字和数字均应书写端正、排列整齐、笔画清晰,中文书写为仿宋字。
⑶成果内容
①详细的计算过程;
②必要的计算说明;
③计算成果图表(围岩分级表、围岩参数表、建筑限界尺寸图、隧道内轮廓尺寸图、隧道围岩压力计算成果示意图、复合衬砌支护参数图、衬砌结构计算成果图、配筋计算成果表)
(四)个人任务
学号 洞段 车道 设计时速 40人 5 4 2
5个洞段分别是K37+350~K37+460;K37+350~K37+460;K38+820~K38+990;K38+990~K39+580;K39+580~K39+710;
4种车道:两车道;两车道带紧急停车带;三车道;三车道带紧急停车带;
2种设计时速:高速公路120公路/小时;高速公路100公路/小时;
二、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隧道围岩地质分级划分
隧道围岩级别划分依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D70-2004)结合地层岩性、物理力学性质、结构面特征洞室埋藏深度、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地质现象、施工等综合分析确定。
隧道围岩分级的综合评判方法采用两步分级,按以下顺序进行:
⑴根据岩石的坚硬程度和岩体完整程度两个基本因素的定性特征和定量的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综合进行初步分级。
⑵对围岩进行详细定级时,应在岩体基本质量分级的基础上考虑修正因素的影响,修正岩体基本质量指标值。
⑶按修正后的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结合岩体的定性特征综合评判,按JTG D70-2004
具体过程
围岩分级中岩石坚硬程度、岩体完整程度两个基本因素的定性划分和定量指标及其对应关系应符合下列规定:
⑴岩石坚硬程度可按JTG D70-2004
⑵岩石坚硬程度定量指标用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表达。
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应根据分级因素的定量指标RC值和KV值按下式计算:
BQ=90+3RC+250KV
式中:BQ——围岩基本质量指标;
RC——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
KV——岩体完整性系数,采用弹性波速探测值。
式中:为岩体弹性纵波波速;为岩石弹性纵波波速;
使用以上公式时应遵守下列限制条件:
①当RC>90 KV时,应以RC=90KV+30和KV代入计算BQ值;
②当KV>0.04RC+0.4时,应以KV=0.04RC+0.4和RC代入计算BQ值。
围岩详细定级时,如遇下列情况之一,应对岩体基本质量指标BQ进行修正:
①有地下水;
②围岩稳定性受软弱结构面影响,且由一组起控制作用;
③存在高应力。
围岩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BQ]可按下式计算:
[BQ]= BQ –100(K1+ K2+ K2)
式中:[BQ]——围岩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
K1——地下水影响修正系数;
K2——主要软弱结构面产状影响修正系数。
K3——初始应力状态影响修正系数。
K1、K2、K3按JTG D70-2004附录A中表A.0.2-1、表A.0.2-2、表A.0.2-3确定,围岩极高及高初始应力状态的评估,可按附录A中表A.0.3规定进行。
隧道围岩分级标准表
围岩
级别 围岩或土体主要定性特征 围岩基本质量指标修正值[BQ] 开挖后的稳定状态 Ⅰ 坚硬岩,岩体完整,受构造影响轻微,巨整体状或巨厚层状结构,节理不发育,层间结合良好。 >550 围岩稳定,无坍塌。 Ⅱ 坚硬岩,岩体较完整,块状或层状结构,层间结合一般。
较坚硬岩,岩体较完整,块状整体结构,层间结合一般。 550~451 暴露时间长,可能产生局部小坍塌。 Ⅲ 坚硬岩,岩体较破碎,巨块(石)碎(石)状镶嵌结构,层间结合一般。
较坚硬岩或较软硬岩,岩体较完整,块状体或中厚层结构,层间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现场管理人机料法环知识培训课件(PPT-46张).ppt
- ASTM E384-17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pdf VIP
- 21《杨氏之子》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docx VIP
- 2022监理工程师《建设工程目标控制(交通)》公路工程费用与进度控制.pdf VIP
- 供热企业运检人员专业知识习题集.pdf VIP
- 第17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课件(共25张PPT)-中职高一上学期高教版(2025)中国历史全一册(含音频+视频).pptx VIP
- 《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专题讲座.pptx
- 2023年10月成都市武侯区“蓉漂人才荟”公开考核招考22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笔试历年难易错点考题荟萃附带答案详解.docx VIP
- 海安动力电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pdf VIP
- 西南18J812 室外附属工程.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