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爆常识及煤安认证送审中相关情况汇报050601.doc

防爆常识及煤安认证送审中相关情况汇报050601.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防爆常识及煤安认证送审中相关情况汇报050601

防爆常识及煤安认证送审中相关情况汇报 一、防爆常识 1、防爆电气知识简介。 按国际IEC标准和我国防爆标准GB3836.1的规定,防爆电气设备分为二类,即I类:煤矿用电气设备;II类:除煤矿外的其他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除I类场所之外,II类场所按爆炸性物质出现的频敏程度、持续时间划分为“0区”、“1区”、“2区”三个等级,其中0区危险程度最大。II类电气设备分为A、B、C三级。 防爆型式是为防止点燃周围爆炸性混合物而对电气设备结构所采取特定的安全措施,就我国现有制定的强制性国家标准及近几年来的技术状况来说,其防爆型式有:隔爆型“d”、增安型“e”、本质安全型“i”、正压外壳型“p”、油浸型“o”、充砂型“q”、“n”型、浇封型“m”、特殊型“s”、混合型(上述类型的复合,例d[ib]I)。我国煤矿井下常用的防爆型式以隔爆型、增安型、本质安全型、特殊型及混合型为主。 2、防爆电气设备的基本要求。 (1)温度 矿用电气设备表面考虑到易堆积煤尘,如表面温度大于200℃时,会发生闷燃现象,因此允许最高表面温度为+150℃。设备的运行环境温度应满足-20~+40℃。对于总面积不大于10cm2的部件(如本安电路中使用的晶体管或电阻等)该部件的最高表面温度允许超过电气设备标志的组别温度。T1、T2、T3组设备为+50℃,T4、T5、T6组设备为+25℃。 (2)湿度 煤矿井下湿度大,有淋水是一大特点,相对湿度在95%-100%左右范围内变化。当井下温度在大于+25℃情况下,对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影响很大。故I类电气设备必须按国家标准交变湿热实验方法进行测试,确定电气设备在恶劣条件下能正常运转。 (3)周围空间对外壳的要求 煤矿井下作业空间狭窄,巷道受顶板压力作用造成煤块、岩石冒落,使电气设备易遭碰、砸、压、挤,而且煤矿生产作业经常变动,电器设备需要频繁移动。要求矿用电气设备外壳既要防爆,又要在承受强度情况下设计得轻巧,同时电气性能满足要求,运行可靠,操作简单,维修方便。 (4)电气设备壳内的环境要求 由于电气设备外壳达到防爆要求,因此电气设备在正常运行中壳内温度扩散条件差,尤其对经常频繁启动、停止工作状态有分断大电流现象,其电器件触头的电弧会引起设备内高分子绝缘材料的分散,从而产生有害物质,导致电子、电器元件工作条件的恶化。由于过负荷、过电压等原因,在隔爆外壳中也会出现电弧短路故障,电弧能量使得隔爆外壳中的压力异常升高,甚至造成外壳结构的破坏,这是值得引人注意的问题。 3、防爆电气设备必须遵守的标准。 GB3836.1、GB3836.2、GB3836.4、MT/T661、MT111、MT/T682等。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