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呢蒋氏认为捕蛇之利
* 新乡市 李振华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3课 同学们,在《礼记·檀弓下》中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孔子从泰山下经过,看到一个妇女在坟墓前哭得很伤心。孔子靠在车前的横木上听着,不禁动了恻隐之心,派自己的学生子路前去询问,子路问:“你这样痛哭,一定是遇到了非常悲伤的事吧?”那妇女说:“是呀,从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而后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咬死了。”孔子听了子路的问话后,不禁问:“那她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回答说:“因为这里没有繁重的赋税、苛刻的法令呀。”孔子于是对他的学生说:“你们这些年轻人要记住,残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 听了这个故事,也许会有同学觉得难以想象。唐代的文学家柳宗元一开始也是不大相信这样的事,可是当他亲身经历了一件事后,他不但相信了,而且感慨万千,写下了著名的散文 —— 作 者 简 介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被称为唐宋八大家。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人。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著有《柳河东集》。 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柳宗元在柳州病逝。 柳宗元逝世后,遗骸运回长安,柳州人于是便在柳宗元灵枢停放处,葬下他衣冠作墓来怀念他。 右图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的柳侯祠(原柳侯公园)内柳宗元塑像。 同桌组成学习小组,一人读课文,一人指出他读音或停顿有误的地方。如有不同意见,可查阅工具书,仍然不能确定的做上记号,准备提问。 易读错的字: 募有能捕之者( ) 几死者数矣( ) 曩与吾祖居者( ) 隳突乎南北( )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mù jī shuò nǎng huī fú 易读错停顿的句子: 永之人/争/奔走焉。 而/相邻之生/日蹙 。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 自主朗读 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要求朗读顺畅,停顿正确。 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自译课文 前后桌组成学习小组,一生串讲,其他学生随时提出认为不妥之处; 借助工具书讨论解决问题,有争论则做好记号,全班交流时提出。 学生质疑 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词句,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统一认识。 明确要求,分别请几位学生依次翻译课文,师生共同矫正评点。 要求: (1)关键字词是否落实。 (2)与上下文是否连贯。 (3)表达时,口齿是否清楚。 (4)表达时,仪态是否自然。 指明下列各组句子中蓝色字词的意思或用法: (1)吾组死于是(在) 苛政猛于虎也(比) (2) 当其租入(他的) 专其利三世矣(这种,指捕蛇可以抵税这件事) 视其缶(那) 退而甘食其土之有(那,自己的) (3) 貌若甚戚(好像) 更若役(你的) (4) 可以已大风(治愈) 则久已病矣(已经) (5)余悲之(同情) 余闻而愈悲(悲痛) (6)若毒之乎(怨恨,恨,憎恶)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毒害) (7)言之(代蒋氏的话) 余悲之(代蒋氏) 君将哀而生之乎(我,代蒋氏自己) (8)黑质而白章(表并列) 而相邻之生日蹙(表转折) (9)然得而蜡之以为饵(表承接) 则弛然而卧(表修饰) (10)余将告于莅事者(向) 积于今六十岁矣(到) 课后反复熟读课文,将课文内容复述给同桌听。 第 二 课 时 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3课 检查作业,指名复述课文。 简介“说”:说,古代的一种文体,大多是一事一议,往往是借一件事或一种现象来表述作者对某些食物或问题的见解,跟现在的杂文大体相似。 本文作者是借什么事来表述他对问题的看法? 本文作者借蒋氏捕蛇一事来表达自己对唐朝统治者向人民征收赋敛问题的看法。 这篇“说”在形式上表现为先叙后议,还是先议后叙,还是边叙边议呢? 本“说”主要采用的是先叙后议的形式。 文中哪些段落主要是叙?哪些段落主要是议? 课文1—4段主要是叙,第5段主要是议;第1段写异蛇毒性之剧及其特殊医疗功效,用的是说明笔法,写“永之人”争捕异蛇的原因用的是记叙的笔法。 学生齐读第5段,讨论:这段议论性文字的核心是什么?哪句话集中体现了作者的看法?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这一句是作者观点的集中体现,点明了全篇的主旨 。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