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细菌耐药的分子机制医学课教学教程.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生儿科业务学习资料 五、细菌的主动泵出功能所致耐药 (一)转运蛋白:一些细菌获得编码转运蛋白的基因,如tetA、mefA、cmlA、qnr基因等。它们的编蛋白分别能将四环素、红霉素、氯霉素、喹诺酮类物泵出细菌细胞外而致耐药。 此类基因由质粒介。 PCR检测阳性即提示为耐药菌。 * * 细菌耐药的分子机制 前言 抗菌药物的发现与应用,使人类寿命至少延长了15年。 但由于人、畜抗菌药物的过度使用,细菌的耐药率逐年上升,细菌耐药性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专家估计细菌耐药在本世纪对人类生命健康的威胁将不亚于艾滋病、癌症和心血管疾病。 现就细菌耐药分子机制作扼要介绍如下。 一、细菌产抗菌药物钝化酶而致耐药 (一)β内酰胺酶类 1.β内酰胺酶 2.金属β内酰胺酶 3.质粒型头孢菌素酶 (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 (三)红霉素类钝化酶 1.红霉素酯酶 2.红霉素磷酸转移酶 3.维及尼亚霉素酰基 转移酶 (四)氯霉素酰基转移酶 二、细菌产酶(蛋白)保护抗菌药物作用靶位而耐药 (一)核糖体保护蛋白 (二)红霉素甲基化酶 三、细菌获得功能取代蛋白(酶)而耐药 (一)PBP2’ (二)连接酶: 四、细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导致耐药 五、细菌的主动泵出功能所致耐药 (一)转运蛋白 (二)外排泵 六、细菌的抗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而致耐药 (一)青霉素结合蛋白编码基因突变 (二)DNA回旋酶/拓扑异构酶Ⅳ编码基因突变 (三)16SrRNA、23SrRNA基因突变 一、细菌产抗菌药物钝化酶而致耐药 (一)β内酰胺酶类 1.β内酰胺酶: β内酰胺酶最初于20世纪60年代发现,主要水解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由TEM-1、TEM-2和SHV-1基因编码。 而后由于β内酰胺类药物的过度使用,细菌长期暴露于药物中,编码基因发生突变,产生能同时耐青霉素、头孢菌素Ⅰ~Ⅲ代(部分可耐头孢菌素Ⅳ代)药物,被称为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3.质粒型头孢菌素酶:质粒型头孢菌素酶(pAmpC)能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头霉素类药物。 世界各地已发现的pAmpC酶基因型达30种。根据基因同源性可分5组或6组。 常见有DHA、MIR、CMY、MOX、FOX等基因型。 产pAmpC的细菌有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等。 以上β内酰胺酶绝大多数有质粒、转座子、整合子等可移动性遗传元件介导,因此易于在同种或不同种细菌传播。 目前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命名较紊乱,有以首位感染者的名字命名(TEM源自希腊一名叫Temoniera的病人名字)、 有以较高水解能力的底物(药物)命名(OXA源自苯唑青霉素Oxacillin,CTX-M源自头孢噻肟修饰能强cefo taxime-modified)、有以首次发现的医院命名(DHA源自沙特Dhahram医院,MIR源自美国Miriam医院)等。 (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 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可分3类: 乙酰转移酶,由aac基因家族编码; 核酸转移酶,由aph基因家族编码; 核苷转移酶,由ant基因家族编码 (核苷转移酶曾称腺苷转移酶,由aad基因家 族编码)。 已发现的基因型已超过30种。 AMEs基因位于多数整合子上,传播迅速。 PCR为AMEs基因灵敏、特异、快捷的检测方法。 (三)红霉素类钝化酶 1.红霉素酯酶:肠杆菌可携带ereA、ereB基因表达红霉素酯酶使红霉素酯解失活,ereA/ereB基因由质粒介导。 此酶产生菌已报道的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变形杆菌等。 2.红霉素磷酸转移酶:由mphA、mphB、mphC基因编码,其表达产物可使红霉素脱氧二甲胺己糖C-2’位置发生磷酸化或糖基化而失活。 产此酶菌有肠杆菌和葡萄球菌。 3.维及尼亚霉素酰基转移酶:此酶在葡萄球菌中由vatA、vatB、vatC编码;在肠球菌中有vatD、vatE编码。 其表达产物对维及尼亚霉素活性有修饰作用。 (四)氯霉素酰基转移酶:此酶由cat基因家族编码,其表达产物修饰氯霉素使之失活。 G+菌、G-菌均已发现可产此酶。 二、细菌产酶(蛋白)保护抗菌药物作用靶位而耐药 (一)核糖体保护蛋白 (一)核糖体保护蛋白:核糖体保护蛋白(RPPs)由tetM基因编码,该蛋白能阻遏四环素与细菌核糖体结合,从而使药物失去作用。淋病奈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李斯特菌、加德纳菌均可获得内含tetM基因的质粒而耐四环素。 (二)红霉素甲基化酶 (二)红霉素甲基化酶: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是通过作用于细菌核糖体23SrRNA基因,抑制细菌蛋

文档评论(0)

yuzongxu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