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电商为什么相继都在倒闭.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垂直电商为什么相继都在倒闭

垂直电商为什么相继都在倒闭 ------1987.TV中国生殖健康用品招商网   2012年那些已经倒下的电商,忘记它吧;让我们一起来看看,2013年可能倒下、正在倒下或即将倒下的电商。   我是一个局外人,我敬重每一位有梦想、每一位执着拼搏的电商创业者;但对于你们的公司,过去三年我在微博上也说了不少;但始终因为工作的原因,那些都只是一些无关痛痒的皮毛。今天说的,也许不是一家电商公司的核心问题,但至少是能够让触及创业者“痛点”的问题。   我们先来看看三个电商的故事:   初刻:2011年4月份创立,那个时候我正在关注另一家同类公司。于是,初刻自然而然的进入到了我的视野。个人感觉,许晓辉是个十分谦逊的人,我与他互粉了微博,通过微博加了他的MSN隔三岔五的聊上几句初刻的那些文艺事儿。他后来,发现他某一天取消了对我的关注,MSN上聊的也越来越少,或者基本不回复。   将近两年过去了,我在公开新闻上看到许晓辉100万元将初刻“贱卖”给老东家陈年的消息。当然,MSN也几乎不能用了。而我还只是闲的蛋疼在这里吐槽感叹:互联网的世界,真是如坐过山车一般瞬息万变跌宕起伏。   A公司:因为都是处在传闻中的公司,就不便披露名字了。这家卖茶的垂直电商,与一些业内的朋友聊起,多半会收到这句话:“A公司啊,知道!做O2O的。”其实,到底怎么O2O法没有几个人清楚。2012年底,这家公司上海分公司曾爆出关门以及欠薪的消息。最近,也是陷入了北京公司人去楼空高管离职的传闻。该公司曾号称融资一个亿,花钱如流水。看来,如今已陷入资金链断裂的险境。   B公司:成立已三年有余,所在垂直行业曾一度是2011年电商投资的一个热点,一下子冒出了近10家这样的公司。其中,已有一家活得很好,而且已经实现微利。确实,有一段时间,我也相信B公司处在一个蓝海市场里,加上其有顶级天使投资人的背景,以及成功实现ABC三轮很多美刀的融资(具体数字不透露以免查出来是哪一家,呵呵!)。   但它却同样面临着员工高流失率、大幅裁员的境地。有消息说,目前,B公司现在也同样面临着严重的资金问题,据称是“在到处找钱,很多人都走了”。   初刻的事是公开的消息,A公司也在微博上有不少传闻。B公司则一直以一幅健康的状态示人,于是,我尽可能的隐掉一些能猜出其真实身份的信息。希望大家也不要去猜它是谁,我要分享的也只是垂直电商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我并不想做一个落井下石的爆料者。   回到问题的核心,垂直电商为什么都相继倒闭呢?我认为,从以上三个的电商中能够找到一些垂直电商生存堪忧的结症所在。凡事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所以我也尽可能多说垂直电商自身存在的问题,外部竞争和大环境会尽量少说:   1、必须要有融资才能跑。这相当于,垂直电商的发展靠外部输血,而不是内生式增长。到目前为止,我从来还没见过,有一门生意是靠亏损出头的。但凡好的商机,一开始就应该是个能盈利的项目;若亏损,也只是战略性选择阶段性亏损而已,盈利或亏损应该是可控的。可现实是,似乎大家都做着:一直亏损不断靠融资来填补资金空缺,最后上市让投资者来埋单从而实现财富升值和套现的美梦。即便成功上市了,这也是对公司未来信誉价值的提前透支,某种程度上就是在圈钱。2012年,一波又一波的团购倒闭潮就是血淋淋的教训。靠别人的钱,并不能解决生存的根本问题。内部的造血功能以及一个稳健可控的血液流转体系才是根本。   具体到我前文提到的几家公司,比如初刻,很多人一开始就不看好初刻的模式。初刻的小清新和文艺气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陈年的影响。差别在于,陈年将文人气质用到了凡客的营销上;许晓辉却将文人气质用到产品上。这可是致命的缺陷。文艺范,毕竟太小众,而且人很难给自己打一个文艺不文艺的标签。这意味着,初刻一开始就跳进了不大的池子扑腾,再怎么也扑腾不出多大的水花来。尽管初刻,有南方的鞋老板做天使投资人,再后来有探路者的副总冯铁林加盟助阵,也未能解决初刻池子太小的问题。短时间内难以形成大规模销售,只能靠外部输血活命。   2、谈模式谈概念的多关注需求的少。拿A公司来说吧,给人以O2O的表象。其实,我至今未看出它与O2O有半毛关系,它怎么O的业务流程如何无人能晓。其实,该公司背后真正的核心资产在其线下实体资源,包括其茶叶品牌、茶园、茶叶专卖店。非要和O2O扯上关系,非要做个自己不擅长的电商平台,唯一的解释就是包装一个模式出来转入核心资产拿去圈钱。   而从其官网上看到,其线上模式之下还包含着从商城到社区到游戏的构想。我是很难理解,一个想来卖茶想喝茶的人,会到它的游戏中玩个开心茶园的游戏,然后再去社区里吐槽一下茶文化和体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要形成一个商业闭环,从需求以及产品的角度来讲,执行起来都没那么简单。   说B公司,最开始也十分得意于模式的打造。该公司老板天天跟员工讲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