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评定训练6.20PPT.ppt

  1.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呼吸评定训练6.20PPT

呼吸训练和评定方法;概述;呼吸康复的定义和目的;呼吸康复的对象;正常呼吸所需的条件;呼吸肌;呼吸肌;吸气运动;呼气运动;限制性通气不足; 阻塞性通气不足;两种通气障碍的表现;呼吸训练的理论基础;4.限制性通气障碍 肌肉无力可通过适度的运动练习得以改善 胸部畸形使得呼吸肌起止点之间的正常关系遭到破坏,通过矫正胸廓活动性和肌力训练得以改善 胸廓和肺顺应性降低时松解挛缩和僵硬的关节 5.阻塞性通气障碍 残气量增加,造成横膈变平,呼吸肌能效降低。 练习呼气时收缩腹肌,吸气时放松 气流速度增加使呼吸做功增加,进行缓慢而深的呼吸减小流速,增加通气量; 呼吸训练与功能评定 北京博爱医院 苏国栋;一、呼吸系统的检查;3、视诊:呼吸模式 安静与呼吸时的节律、深度等 正常呼吸数:成人12-20次/min 吸气与呼气的比:1:1.5或1:2 呼吸方式:胸式?腹式? 有无呼吸辅助肌的活动;异常呼吸模式:;3、视诊:胸廓 形状与对称度: 患侧扁平、凹陷:一侧胸膜严重粘连、无气肺 患侧扩大: 大量胸腔积液、气胸 胸廓前后径加大:桶状胸-COPD 胸廓前后径缩小:两侧或广泛的肺萎缩 胸膜粘连 胸骨下部突出: 鸡胸-幼儿期严重哮喘 脊柱侧弯: 引起肺活量减少、气喘 扩张度:第4、9肋最大吸气与最大呼气的扩张差 活动受限见于脊柱畸形、肺组织纤维化、气胸、疼痛;3、其他视诊: 患者的色泽:脸部、唇部、指甲 杵状指有无 痰的颜色、黏滞度、量;4、叩诊 浊音:肺积液、肺实变、肺局部纤维化等 高清音:肺气肿、气胸 5、听诊 呼吸音的性质、强度、附加音 6、触诊 呼吸肌的紧张程度 、胸廓活动性等 7、X-ray ;胸廓的活动:;二、呼吸功能评估;二、呼吸功能评估;2、呼吸功能检查 (1)肺活量(VC):深吸气后最大呼气的量 (2)用力肺活量(FVC):深吸气后最大用力呼气呼出的气量 (3)一秒量(FEV1.0):用力呼气时第一秒内呼出的气量 (4)一秒率(FEV1.0%):一秒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 (5)残气量(RV):深呼气后留在肺内不能呼出的气量 (6)肺总量(TLC):深吸气后肺内所含的气量 (7)最大通气量(MVV):单位时间内最大幅度和速度呼吸时 吸入或呼出的量;阻塞性和限制性通气障碍的比较;3、血气分析:肺换气(弥散)功能的测定 动脉血氧分压 正常值80-100mmHg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正常值35~45mmHg ;肌力检查;ADL、QOL评定 ; 呼吸训练的实际技术与操作;呼吸训练的作用;呼吸训练的目标;放松法;放松体位;放松法-肌肉按摩;可在被动、辅助下进行或做自我牵张 被动牵张时注意不要暴力,避免引起疼痛 颈部牵张 胸背部牵张 等长牵张;呼吸辅助法;呼吸练习;适应症:几乎所有的呼吸疾病患者 注意事项: 为防止COPD患者的气流阻塞,应练习缓慢地呼气 指导患者在动作中将呼气和动作相配合 应用: 掌握了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后指导患者在步行、上下台阶等日常生活中应用; 呼吸练习:腹式呼吸;鼻子吸气,呼气时嘴呈缩唇状施加一些抵抗慢慢呼气的方法 作用:使气道的内压升高,防止气道塞 每次换气量增加 呼吸数、每分通气量降低 减少功能残气量 减轻呼吸困难,改善呼吸肌的疲劳 主要应用于COPD等阻塞性换气障碍 ;指导要点: 呼气时唇轻闭,慢慢轻轻呼出气体 吸气和呼气的比例在1:2进行,慢慢地达到1:5作为目标 ;呼吸肌锻炼;呼吸肌锻炼;呼吸肌锻炼:吸气抗阻训练;通过持续的深吸气扩大肺容量 主要目的: 上腹部和胸外术后无气肺的预防和治疗 COPD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呼吸肌锻炼 方法: 充分呼气后进行较慢的深吸气 在最大吸气位维持3-5秒,然后缓慢呼气 每隔一小时反复进行5-10次 每次之间充分休息,防止引起过换气现象;不抗阻吸气训练:呼吸训练仪;胸廓活动性训练;被动牵张:;肋间肌的伸张;目的和作用 去除气道内过多的分泌物 减少气道抵抗,减轻呼吸困难 优先改善换气和气体减缓 预防和治疗肺部并发症 原理 利用重力使痰向口腔移动 机械刺激促进痰的移动 利用咳嗽使痰排除 ;方法 体位引流:体位排痰 手法辅助:对胸壁行徒手刺激,促进分泌物移动 咳嗽:徒手辅助咳嗽 适应症 痰量30ml/天或吸引5ml/次 痰咳出困难:粘稠、末梢气管内有痰、咳嗽困难等 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无气肺、肺炎、术后等 ;排痰法-体位排痰(体位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