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生物学阶段 染色体断裂; 基因突变; 细胞分裂异常。 作用于微管蛋白 (三) 辐射处理方法 1、外照射:指受处理的材料暴露在射线下进行照射。 要求射线能量大、射程远、穿透力要强,如中子、 χ 、γ等。 优点是方便,可集中处理大量材料,无污染(有严格防护)。 60Coγ射线种植房,慢照射 2、内照射:将放射性同位素(P32、S35)直接引入植物体内,由它放射出的射线在体内进行照射。 易造成污染,应用受到限制。 优点:剂量低、持续时间长,大多植物都可在生育阶段处理。 内照射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三) 辐射处理方法 浸种法:含32P或35S溶液浸泡种子或枝芽。 施入法:做成“超微量元素”肥料施入土壤(如用32P的磷肥、35S的硫肥),让植物入体内。 涂沫法:将32P或35S与湿润剂配合,涂在植物体的创口上,通过根外吸收引入植物体内。 注射法:用注射器将含32P或35S溶液注入植物组织内(如嫩枝、幼芽、花蕾、块茎、鳞茎等)。 不同剂量的中子处理后长出的小麦幼苗(剂量:低→高) 第七章 诱变育种 重点: 诱变育种的概念、诱变方法,诱变育种程序。 概念: (induced mutation breeding) 利用物力和化学因素诱导生物发生遗传变异,再通过选择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诱变育种可分为: 物理诱变育种 化学诱变育种 第一节 诱变育种的意义及特点 20世纪20年代,Stadler用χ射线诱发玉米、大麦发生突变,Tollenear(1934)利用χ射线育成第一个烟草突变品种Chlorina,Gustafsson(1948),利用芥子气(毒气、化学诱变剂)处理大麦获得突变体;Nilan(1967)用硫酸二乙酯处理大麦育成矮杆、高产品种Luther。 目前诱变育种已成为作物育种的重要方法之一。 特点 (1)优点 提高突变率,变异范围广。突变率可达3%,比自然突变高100-1000倍。突变类型多,还可能产生新基因。 对单一性状改良有效。如早熟性、株高等。 多为点突变和隐性突变,易稳定,育种年限短。 热中子,极早熟大豆哈75-222,比原品种早32天;原丰早( γ射线,早40天);印度,热中子, 蓖麻早150天(270天→120天);大麦白粉病抗性基因mlo。 (2)局限 有利变异少。 难以综合改良。 诱变的方向和性质尚不能控制。 株高变矮 熟期变早 果皮变深 辐射引起甘薯叶和块根的变异 我国植物诱变育种成就 (1966-2001) (一)物理诱变剂的种类及其性质 物理诱变剂:各种辐射线。因此,物理诱变通常称为辐射诱变。 根据辐射线照射植物体后是否引起物质的电离,可分为电离辐射线和非电离电离辐射线。目前用于作物育种的大多是电离辐射线。 第二节 辐射育种 不同剂量钴辐射照射甘薯幼苗及成活表现 中子:不带电粒子,穿透力强,可直接进入细胞核内,适于处理种子、植株的外照射。 β射线:带电粒子, 质量小速度快,可以穿透几毫米的组织。育种上常用的β射线由放射线性同位素32P、35S产生。 32P、35S必须进入植物组织和细胞后作为内照射才能产生诱变作用。 中子照射装置 高压发生器 靶室装置 加速管 不同照射距离 2、非电离辐射线 紫外线:波长较长、能量较低、穿透力不强,多用于照射花粉、孢子、组织培养中产生的愈伤组织等。通常以低压水银灯作为紫外线源。有效波长为250~290nm(核酸吸收光谱区)。 其它物理诱变因素 激光 电子束、等 航天育种 (太空育种) :指利用返回式航天器和高空气球等所能达到的空间环境对植物的诱变作用以产生有益变异,在地面选育新种质、新材料,培育新品种的农作物育种新技术。 其确切的诱变因素、诱变机理、遗传特点不清,在学术界还有争论。(上海东方科举论坛,张院士) 我国在该领域取得了国际领先水平的研究成果,已育成许多作物新品种。 太空椒:?? “太空椒”卫星87-2单果最重达750g,平均重量达400克,亩产比地面对照的青椒高25%—30%,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也高20%和25%,而得病率却减少62%。 果实大、口感好、产量高, β胡萝卜素为普通番茄的3倍,特别耐贮运 。 这个巨人南瓜是驻哈“老虎团”生产基地自行培育,并经过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船“神州五号”带入太空育种的。品质好,一般重量在300到400斤。 孔雀草 花朵大、多、艳丽,而且一株孔雀草开不同的花色不同花朵。 1987年8月5日,利用我国第九颗返回式科学试验卫星第一次将一批水稻和青椒等农作物种子送向太空,目的并不是育种,只是想了解空间环境对植物遗传性的影响。科学家无意中发现,上过天的种子发生了一些意外的遗传变异,因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