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蒋们的“带孙焦虑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蒋们的“带孙焦虑症”

老蒋们的“带孙焦虑症”   家庭结构的小型化、空巢化以及家庭功能的分化,不可避免地带来价值观念的更新。“祖辈带孙”的焦虑现状,非亲历者难以体会。   老蒋的状态很不好。   他脸色苍白,嘴唇干瘪,一副没精打采心事重重的样子。直到医生李霞第三次问诊,才从老蒋吐出的只言片语中找到他患上焦虑症的诱因――“外孙吃饭看电视,我说不行,但没人听我的意见。我发火也没用,完全不改。我的意见已经没有价值……”   医学上固然没有“带孙焦虑症”这样通俗的名词,但对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精神科主任李霞来说,这个名词兴起的背后是“谁都知道却谁都不认为是大问题”的祖辈带孙焦虑现状。   多样化的烦恼   老蒋承认自己钻了牛角尖。   他今年68岁,当了几十年的企业干部,性格倔强。6年前女儿怀孕生产,他彻底从工作岗位退休,打算和老伴一起“含饴弄孙”。却遭遇种种不如意,细究起来,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比如他不允许外孙吃饭看电视,必须随手关灯,不许沾垃圾食品……他要求外孙严格执行,但女儿和女婿却觉得这类细节无伤大雅。   他心里明白自己不该承担父母之责,但又怕长期下去孩子被毁。   “我什么都做不了。”老蒋说。他开始不再说话,不再发表任何意见,不再参与任何和外孙相关的活动。矛盾积在心里,渐渐成了死结。   李霞说,老蒋是个内心敏感的人。   “这样的人本身有一定焦虑基础。敏感,多思多虑,追求完美。”往往一点点小事都可以触发焦虑――比如有位老太太,小孙子快下课了,她让儿子去接,儿子只要晚出发一小会儿,她就会坐立不安。   上海市中医医院睡眠障碍科主任张雯静听到最多的描述是,“大脑好像被念了紧箍咒”;“像被一块大石头压着”;“活在一个黑洞里”;“脑子一点也动不起来,像刷了浆糊”……   焦虑的老人们,烦恼是多样化的。   有的是愧疚感。一位带孙的老太太,与亲家轮周带孙。但仿佛一个魔咒,孩子只要送到自己这里就发烧。原因遍寻不得,但愧疚感却是无以复加。以至于小孙女在一个小矮坡上下奔跑时,她都要为孙女反复穿脱外套,以防坡顶有风,造成感冒。   另一位老人,在老家带孙,因疏忽造成小孙女溺水而亡。老人被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并发焦虑,5年了,依然没有走出来。   还有的是自我加压、把责任扩大化。上海人老李带着孙子看病,没挂上专家号,却发现别的父母都是手机预约了专家号再来就诊。想着是自己不会网上挂号而耽误孙子看病,急得眼泪直流。   也有套牢的感觉。一位68岁的外婆照看一对双胞胎,反复向医生倾诉“搞不定”“心力交瘁”“晚年生活没有了”,每晚睡觉要靠安眠药。   还有的是提前焦虑。一位老患者向张雯静倾诉,一听女儿说要生二胎,“前几年的辛酸场景一下子浮现眼前,重新走一遍?吓都要吓死了!”   有人笑了,有人却哭了   “真有带孙焦虑症?”老龙听了老蒋的病情,急切表达认同,“你这么一说,我是深有感触。我当年估计也有。”   2006年在世纪公园,老龙差点丢了当时2岁半的外孙女。“我正仔细看一株梅花的介绍,突然意识到外孙女不见了。”他喊出了此生最大的嗓门,在整个公园奔跑叫唤孩子的名字。整整半小时,他想的竟不是外孙女的安全,而是回家怎么跟女儿女媳交代。   好在半小时后,他在一棵树下找到了外孙女。   回家后嗓子哑了几天。更严重的是,他当晚失眠,在之后半个月里反复后怕,“如果没有找到……”   随着外孙女长大,祖孙间争执时有发生。一次争吵后,外?O女直接用剪刀戳进自己的手心,鲜血汩汩流出。老龙和老伴将她送进医院,数日惊魂未定。   最生气时,他电话里跟女儿撂挑子:“我不带了!我没这个义务!”   女儿回应:“你们不带,我只好辞职。”   “她这话,等于把辞职原因归到我头上了。”老龙忿忿说。和老伴商量了,“只能再捱几年”。   “很多问题你知道好像不对,但走着走着就变成理所当然。”老龙摇摇头。   老龙最终在外孙女12岁时得以解脱。他和老伴的住房是学区房,而子女的房买在郊区。外孙女上初中前,他们和子女交换了住所,正式“从带孙班毕业”。   老龙形容交接那一天的心情,满腹搜罗能想到的词是“乐开花”。“真的!难以想象吧?我爱人大概还有点失落。我是彻底没有的。我只想老年生活终于开始了,哪怕住得这么远,要坐24站地铁去找老伙伴我也愿意!”   各家有各家难念的经。老龙说,你很难说谁家的带孙安排就一定好,也很难把一家的做法套到另一家。   他身边好友,带孙模式各不相同。有的是全天候被套牢;有的是年轻父母在两家老人之间接来送往,一家一周;还有的是从外地来沪,因房子小,只够一人来住,无奈和老伴分居……有人实在受不了,放下狠话“我出钱,请保姆来带!”没过半个月,自己又回来,因为想孙子想得失眠,“隔空担心”。带孙时间最长的老朋友,把孙子

文档评论(0)

5201314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20100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