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山坡羊潼关怀古课件2长春版.pptVIP

2018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山坡羊潼关怀古课件2长春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8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山坡羊潼关怀古课件2长春版

* 回忆学过的小令(散曲)并有感情地诵读: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复习引入 (元)张养浩 山坡羊·潼关怀古 曲牌名 题目 怀古:为咏史诗的一种形式,一般为缅怀古迹,有感而发,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 学习目标 1、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小令; 2、理解这首小令的内容与思想; 3、体会作者曲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从不同的角度赏析其中的名句。    曲是元代新兴的一种文学体裁。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包括套曲和小令。《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人,元代散曲家。官至礼部尚书。以直言敢谏著称。弃官归隐后,因关中大旱,被召为陕西行台中丞,治旱救灾,积劳成疾而死。 写作背景 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张养浩被征召任陕西行台中丞,这首小令是他在赴任途中写的。他凭吊古迹,用“山坡羊”的曲调共写了九首曲子。这组小令,总主题是吊古伤今,同情人民的苦难。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朗读感知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群山延绵起伏,正如聚会在一起一样,关下波涛滚滚,像咆哮怒吼,在通往潼关的路上,关外有黄河,关内有华山,形势十分险要。   远望西都长安,内心思绪起伏,一路上看到不少秦汉时代的遗迹,引起无限的伤感,那成千上万的宫殿,如今都化作了尘土。   无论是哪个朝代的兴起,受苦的仍是百姓;无论是哪个王朝的灭亡,受苦的还是百姓。 研读理解 1、把这首散曲划分为三层次,概括各层大意。 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运用了什么修辞与表现手法? 3、作者为何“意踌躇”且“伤心”? 4、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 5、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品读理解赏析 结构层次 第一层(前3句),写潼关险要雄伟的形势。 第二层(中间4句),写由关中长安万间宫阕化为焦土之事而产生的深沉的感慨。 第三层(后四句),指出历代王朝或兴或亡,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 以动写静、拟人手法。 “如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 “如怒”形容黄河之水汹涌澎湃。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运用了什么修辞与表现手法? 作者为何“意踌躇”且“伤心”?   作者遥望古都长安,思绪万千,曾经的辉煌,如今却是一片荒凉,顿生悲凉伤感之情。 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   总写作者的感慨(主旨)。 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结,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劳苦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 对偶,使句式更加整齐,深化了中心。 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劳苦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    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揭示了一个历史的规律: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小结:这首小曲揭示了一个什么历史规律? 名句赏析 名句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从炼字角度赏析) 名句赏析: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从内容与主旨角度赏析) “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黄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这两句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 “亡,百姓苦”的意思是王朝灭亡之际战乱频发,民不聊生;“兴,百姓苦”的原因是王朝之“兴”必大兴土木,搜刮民脂民膏,百姓不堪其苦。像秦王朝兴起时,筑长城,开驰道,造宫室,劳役繁重,百姓就受尽了苦,“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深刻而警策,揭示了一个历史规律:不论朝代“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 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和“怒”写得都很生动形象,请就此说说你的理解。? 2、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 答题要点: “聚”“怒”二字把“峰峦”“?波涛”的雄伟气势写得极其生动形象。“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写出潼关的险要。 巩固练习:中考链接 答题要点: 不是,由“?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可知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 3、诗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亡,百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