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学习会的讲座提纲精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职工学习会的讲座提纲精选

职工学习会的讲座提纲 职工学习会的讲座提纲 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在这里召开职工学习大会,给了我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机会。安排我今天讲课,也是一个“抛砖引玉”。俗话说“做事先做人”,好的德行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什么是“德”?如何践行“德”?下面我将从这两个方面来与大家探讨,有些内容是抄书摘报,其中也融入了我个人的思考,与大家共勉。 一、“德”是什么?德和道什么关系? (一)“德”的本意为顺应自然、社会和客观需要去做事,不违背自然的发展,去发展自然、发展社会、发展自己的事业。对于“德”,我们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 .德(动) 形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在《说文》中有云:德,升也。《左转?成公三年》里有“然则德我乎”,这里的“德”通“得”,意为取得、获得。 2.德(名) 德字的本义是道德和品行,《荀子?非十二子》“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虽能必让,然后为德”,就是说一个人要做到问学让,才能算是有德。 《易?乾卦》曰“君子进德修业”,由此可知,“德”的本意就是恪守道德规范者的“操守”、“品行”。如“功德、品德、德才兼备、德行”等。从“德”字的构型来分析,这里已包含有禁忌:要遵从一定的思想和行为规范。 3.“道德”又可以引申为“恩德”。 《史记?秦始皇本纪》:“刻石颂秦德。”意思是:用刻石树碑的方式来歌颂秦之恩德。明朝陈继儒 《袁伯应诗集序》:“袁氏世德忍谖乎?” 4.由名词变为动词,则指“感激”、“恩惠”。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臣不德君。”中的“德”字是感激的意思。(这个感激是从恩德变来的。)《左转?成功三年》:“然则德我乎?”通“得”,有取得获得的意思。 在现代汉语中,则有“感恩戴德”、“德被四海”等,“德”也是一个人和社会好的内在品格和价值观。老子说:“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5.“德”是指内心的情感或者信念,用于人伦,则指人的本性、品德。儒家认为,德包括忠、孝、仁、义、温良、恭敬、谦让等。 由此可见,在作为西周文化的重要内涵的“礼乐文明”中,德是核心,德归纳为“勤朴古健、果义敢为、居安思危、善始善终”。就是对德最好的总结,孔子当年之所以念念不忘“克己复礼”就是因为以德为核心的西周之礼是儒家思想推崇的道德标准,而“厚德载物”仍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精神遗产。是我们构建平安、和谐文化的准绳。周人制作礼乐,隆礼重仪,确立了德为先的原则,敬天、保民、明德、慎罚是周人的基本精神信仰。周人认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德是和天联系在一起的,个人、家族、国家有德,便能得到上天的垂顾,成为受命之人,受命之族,受命之国。周人认为殷之所以灭亡,是因为无德,天命转到了有德的周人身上了。《周易?系辞》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德涵盖了诚信礼义等一切美好品行的道德范畴。“德”的价值原则被孔子发展为“道之以德,齐之有礼,有耻且格”的王道原则,被孟子发展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原则;被《礼义?大学》发展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道德纲领。“德”成为中国伦理的核心思想,成为中华民族的核心理念。 6.“德”的外化即为礼,在心为“德”,发之于心而表现行为即“礼”。 《尚书?大传》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制政成王。”周人“制礼作乐”,系统整理审定了社会礼仪规范,严格修订了人的尊卑秩序和行为准则,将整个社会成员纳入到上下一统的尊卑有分、贵贱有等、长幼有序、轻重有别的社会关系中。周礼的诞生为中国成功的建设文明社会奠定了基石,成为文明社会道德秩序和伦理的生活方式。 7.古代的“德”也指河流,专指德水,即黄河下游山东段。 在后世这些基本的价值观得到了展开,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形成了儒道法等各种流派道德理论思想的融合而形成博大精深,系统完备的中国传统文化。仁爱孝悌,精忠报国,勤俭诚信,见利思义,谦和好礼等。这些美德成为中华民族性格中的一部分,世代相传,在今天依然发出绚烂夺目的时代光彩。 (二)“道”是在昭示一切,德是在承载道的一切。大道无言无形,看不见,听不见,摸不着,只有通过我们的思维意识去认识和感知它,而德是道的载体,是道的体现,是我们能看到的心行,是我们通过感知后,进行的行为。所以,如果没有德,我们就不能如此形象的了解道的理念,这就是道与德的关系。 简单来说:德即是对道、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是人文精神的一种传播。

文档评论(0)

wdjp118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