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经济学]案例.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济学]案例

案例实验三:参照系 实验1(参照系) 买卖杯子 ????发给第一组学生(被称作“卖者”)每人一个价值5元的杯子,并规定这些学生已经完全拥有他们得到的杯子。而且这些学生有权利将这个杯子以自己能够接受的最低价格卖掉,或者将这个杯子带回家。另一些没有得到杯子的学生(被称作“选择者”)则有权利选择一个杯子或一笔钱。结果:“卖者”可以接受的平均最低卖价为7.22元,而“选择者”能接受的最低平均价格为 3.22元,另一组同样的实验的结果为 7.l元和3.45元。 ????结果:“卖者”可以接受的平均最低卖价为7.22元,而“选择者”能接受的最低平均价格为 3.22元,另一组同样的实验的结果为 7.l元和3.45元。 ????在该实验中,“卖者”和“选择者”都同样面临着金钱和杯子的选择,但是他们的参照点却大不相同:拿到杯子的学生已将杯子看作是自己财产的一部分,并以此为参照,认为再失去杯子是一种损失;然而另一组学生本身并没拿到杯子,在这种状态下他们以此作为参照。由于存在着损失厌恶这一心理规律,“卖者”的出价明显高于“选择者”。 实验2(参照系) 改进测试 ????一些被随机抽选的学生被分为两个组,第一组得到由一个免费餐券和一个日历组成的礼物包,第二组得到一张专业个人相片和一个日历组成的礼物包。这时,给出另外两个选择:1-两张免费餐券;2-一张专业个人像片和3个小尺寸照片。两组人可以选择1或者2或者保持原状。 ???实验结果:除少数人保持原状外,大部分人都选择了“改进”,第一组的人多数选择1,而第二组的人多数选择2。 ????分析:我们依旧用图2-2进行分析,在以r为参照时,人们更倾向于改进到x,反之亦然。所以拥有餐券的人往往愿意选择更多的餐券而非放弃原有的餐券选择相片。同样的道理,对于拥有相片的人也是如此。 实验3(参照系) 选择 ????a.假设先给你1000元,你面临着两种选择:第一种选择能保证你再得到500元;第二种选择是让你抛一枚硬币,如果是正面朝上,你将再得到1000元,否则,你就一分钱都得不到。你会如何选择? ????b.假设现在给你2 000元,你面临着两种选择:第一种选择,肯定会让你损失500元;第二种选择是让你抛一枚硬币,如果是正面朝上,你将损失1000元,否则你就不用损失一分钱。你将如何选择? ????结果:大多数人对于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第一种选择,而对于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却是第二种选择。 ????在这两个问题中,第一种选择的结果是,实验参与者的净收人都是1500元;而第二种选择的结果是,实验参与者的年收人或者是1000元,或者是2000元,由于两种情况的概率相等,所以预期的净收人仍然是1500元。实验参与者做出上述选择均是出于损失厌恶的心理。心理学教授巴里·史瓦茨(BflrrV Schwartz)说:“正是这种心理导致了人们长时间地持有赔钱的股票,而不是赚钱的股票。人们老是认为,一笔糟糕的投资在你卖掉股票之前还不能算是损失。”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副教授泰瑞斯·奥丁(Te。nceOdean)对一家大型贴现交易经纪公司的1000名投资者从1987年到 1993年的交易纪录进行研究后发现,在交易后的12个月里头,这些投资者售出的股票的表现要比他们买人的股票的表现高出3.4个百分点。 ????敏感度递减:敏感度递减的状况在人的认知领域中无处不在,不论是获得还是损失,其边际价值随其不断增大而减小(TVersk&Kahneman,l979)。我们可以从图2-1中看出,在零点的右侧,即获得区域内,函数图像是上凸的;而在零点的左侧,即损失区域内,函数图像是下凸的。 实验4(参照系) 锚定心理 ????问题1:给你的电话号码的最后三位数加上400,你将会得到一个什么年份? ????问题2:匈奴王(Attila)最后被击败是在什么时候? ????结果:当我们拿这两个问题来500名随机抽取的中国人民大学学生时,那些学生却下意识地认为在他们的电话号码末三位数上加400就能得出第二个问题的答案。那些计算结果在400到 599之间的学生算出来的平均结果是匈奴王在公元 629年惨败;而计算结果在 1200到 1399之间的学生猜测的结果是公元 988年。但实际上,第二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是公元451年。 ????从表面看,这些问题之间似乎没有什么关系,但是行为经济学的研究者们却不这样认为。例如在研究投资问题时,对这些看似疯癫的提问的回答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在头脑中是如何权衡他们投资的风险与收益,如何从数据中总结出自己所需的信息,以及进行与投资决策有关的其他所有精确的计算活动。而且,投资者在对某个问题进行定量估计时,经常倾向于受到一些与这个问题相关的建议性估计量的不适当影响,而这些建议性的估计量常常不具有参考价值。在证券投资这类问题上,投资者的表现

文档评论(0)

ipbohn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