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筑]成孔桩技术交底01
技 术 交 底 书
单位:中交隧道局沪昆客专三标项目经理部二分部 编号:01
主送单位 桩基施工队 第1 页 共 2页 工程名称 笔村特大桥15#墩成孔桩 日 期 2010.7.15 交底内容:
一、尺寸
桩长:19m、桩径:1m、桩形式:柱桩,孔深:待测量复核护筒标高后再做详细交底。
二、施工方法。
1、详见施工工艺流程图
2、护筒埋设:护筒的顶端应高出地面100~150mm,护筒上口平面中心点应与设计桩位中心点尽可能重合,偏差不得大于50mm。
3、开工钻进:采取孔内造浆,
3.1开工时泥浆比重要求:
3.1.1在粘性土中成孔时应注入清水,以原土造浆护壁。循环泥浆比重应控制在1.1~1.3。
3.1.2在砂土和较厚的夹砂层中成孔时,应制备泥浆(冲孔桩可在孔中投入泥团造浆),泥浆比重应控制在1.2~1.3。
3.1.3在砂卵石层或容易塌孔的土层中成孔时,泥浆比重应加大至1.3~1.5。
3.1.4泥浆的控制指标:粘度18~22S;含砂率不大于8%;胶体率不大于90%。施工中应经常测定泥浆比重、粘度、含砂率和胶体率。
3.2钻进时泥浆比重要求见下表
???? 适用土层
?????????? 施工要点
???????? 效 ?果
在护筒刃脚下2m以内
小冲程1m左右,泥浆比重1.2~1.5,软弱层投入粘土块夹小片石
造成坚实孔壁
粘土或粉质粘土层
中小冲程1~2m,泵入清水或稀泥浆,经常清除钻头上的泥块。
提高钻进效率
粉砂或中粗砂层
中冲程1~3m,泥浆比重1.2~1.5,投入粘土块,勤冲勤掏渣。
反复冲击,造成坚实孔壁,防止坍孔。
砂卵石层
中、高冲程2~3m,泥浆比重1.3~1.5,投入粘土块,勤掏渣。
提高钻进效率
基岩
高冲程3~4m,泥浆比重1.3左右,勤掏渣。
加大冲击能量,提高钻进效率。
软弱土层或塌孔回填重钻
小冲程反复冲击,加粘土块夹小块石,泥浆比重1.3~1.5。
造成坚实孔壁
3.3灌注混凝土前泥浆比重要求:
3.3.1对以原土造浆的钻孔,钻到设计后,可使钻头空转不进尺,循环换浆,泥浆比重应控制在1.1左右;
??3.3.2对于土质较差的砂土层和砂夹卵石层,清孔后孔底泥浆比重宜为1.15~1.25m左右;
4、成孔检查:孔深不得少于设计孔深,倾斜度不大于1%,孔径不小于设计孔径,孔底沉碴厚度为0。采取探孔器检测及测绳检测。
5、钢筋笼安装:详见《钢筋笼技术交底》
6、导管安装:
6.1气密性试验:检测导管气密性、耐压性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6.2根据孔深和导管长度进行配管,要求在安装导管前必须制定导管配管计划。
6.3导管安装要求导管口距离孔底不小于30cm
7、二次清孔
利用测绳检测孔底沉碴,若沉碴厚度超标则进行次清孔。
8、混凝土灌注
8.1首灌料计算:根据计算公式可知,要保证封底混凝土质量,要求首灌混凝土方量不得小于2.5m3。
8.2灌注过程中,必须保证导管埋深控制在2~6m
9.进行下一桩孔施工。 编制: 复核: 签收: 年 月 日
技 术 交 底 书
单位:中交隧道局沪昆客专三标项目经理部二分部 编号:01
主送单位 桩基施工队 第2页 共 2页 工程名称 笔村特大桥15#墩成孔桩 日 期 2010.7.10 交底内容:
三、图标(附)
图1:施工工艺流程图
表1:混凝土灌注记录表
表2:钻孔记录表
图1 施工工艺流程图 编制: 复核: 签收: 年 月 日
沪昆铁路客运专线 质统—07
钻孔桩灌注砼施工记录
施工单位: 编号:
工程名称 墩(台)号 桩 号 钻孔完毕时孔底标高 灌注前孔底标高 孔底沉淀厚度 钢筋笼长度 钢筋笼底标高 护筒长度及顶面标高 导管
直径 导管长度 m分 节 导管底
标高
柱
径 设计 实际 设计砼
数量 每盘砼
数量 实灌砼
(m3) 灌注起讫时间 年 月 日
时 分 顺号 量测
时间
(时分) 量测间
隔时间
(时分) 砼面
标高
(m) 导管标
尺读数
(m) 导管埋
入深度
(m) 灌入砼
盘数
(盘) 灌注砼
数量
(m3) 附注
文档评论(0)